诗词赏析:陈亮《念奴娇·登多景楼》.docxVIP

诗词赏析:陈亮《念奴娇·登多景楼》.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婺州以解头荐,因上《中兴五论》,奏入不报。   孝宗淳熙五年,诣阙上书论国事。   后曾两次被诬入狱。   绍熙四年光宗策进士第一,状元。   授签书建康府判官公事,未行而卒,谥号文毅。   所作政论气势纵横,词作豪放,有《龙川文集》《龙川词》,宋史有传。   下面是   念奴娇·登多景楼   宋代陈亮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   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   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   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   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   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强对一作疆场   译文   登楼极目四望,不觉百感交集,可叹自己的这番心意,古往今来,又有几人能够理解呢?镇江一带的山川形势极其险要,简直是鬼斧神工,非人力所能致。   然而这样险要的江山却不被当作进取的凭藉,而是都看成了天设的南疆北界。   镇江北面横贯着波涛汹涌的长江,东、西、南三面都连接着起伏的山岗。   这样的地理形势,正是进可以攻,退可以守,足以与北方强敌争雄的形胜之地。   六朝的旧事,原来全不过是为少数私家大族的狭隘利益打算!   于是笑王谢等人,他们空洒英雄之泪,却无克服神州的实际行动。   他们依仗着长江天险,自以为可以长保偏安,哪里管得到广大的中原地区,长久为异族势力所盘踞,广大人民*辗转于铁蹄之下呢?凭借这样有利的江山形势,正可长驱北伐,无须前怕狼,后怕虎,应该象当年的祖逖那样,中流击水,收复中原。   南方并不乏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统帅,也不乏披坚执锐、冲锋陷阵的猛将,完全应该象往日的谢安一样,对打败北方强敌具有充分信心,一旦有利之形势已成,便当长驱千里,扫清河洛,收复国土,何须顾虑对方的强大呢?   注释   ①多景楼在江苏镇江市北固山上甘露寺内,北面长江。   ②王谢诸人泛指当时有声望地位的士大夫。   ③小儿破贼《通鉴》记淝水之战、谢安得驿书,知秦兵已破,时方与客围棋,摄书置床上,围棋如故。   客问之,徐答曰小儿辈遂已破贼。   当时率军作战的是其弟侄,故称小儿辈。   ④强对强敌也。   赏析   这是一首借古论今之作。   多景楼,在镇江北固山上甘露寺内,北临长江。   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是孝宗淳熙十五年春天,陈亮到建康和镇江考察形势,准备向朝廷陈述北伐的策略。   词的内容以议论形势、陈述政见为主,正是与此行目的息息相通的。   开头两句,凌空而起。   撇开登临感怀之作先写望中景物的俗套,大笔挥洒,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登楼极目四望,不觉百感交集,可叹自己的这番心意,古往今来,又有几人能够理解呢?因为所感不止一端,先将此意虚提,总摄下文。   南宋乾道年间镇江知府陈天麟《多景楼记》说至天清日明,一目万里,神州赤县,未归舆地,使人慨然有恢复意。   对于以经济之略自负的词人来说,恢复意正是这首词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围绕这个主题思想的还有对南北形势及整个抗金局势的看法。   以下抒写作者认为今古几人曾会的登临意。   今古一语,暗示了此词是借古论今。   接下来两句,从江山形势的奇险引出对天限南疆北界主张的抨击。   鬼设神施,是形容镇江一带的山川形势极其险要,简直是鬼斧神工,非人力所能致。   然而这样险要的江山却不被当作进取的凭藉,而是都看成了天设的南疆北界。   当时南宋统治者不思进取,苟且偷安,将长江作为拒守金人南犯的天限,作者所抨击的,正是这种藉天险以求苟安的主张。   浑认作三字,亦讽亦慨,笔端带有强烈感情。   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   镇江北面横贯着波涛汹涌的长江,东、西、南三面都连接着起伏的山岗。   这样的地理形势,正是进可以攻,退可以守,足以与北方强敌争雄的形胜之地。   做出一语,表达了词人目击山川形势时兴会淋漓的感受。   在词人眼中,山川仿佛有了灵气和生命,活动起来了。   他在《戊申再上孝宗皇帝书》中写道京口连岗三面,而大江横陈,江旁极目千里,其势大略如虎之出穴,而非若穴之藏虎也。   所谓虎之出穴,也正是做出争雄势的一种形象化说明。   这里对镇江山川形势的描绘,本身便是对天限南疆北界这种苟安论调的否定。   在作者看来,山川形势足以北向争雄,问题在于统治者缺乏争雄的远大抱负与勇气。   因此,下面紧接着就借批判六朝统治者,来揭示现实中当权者苟安论调的思想实质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前一句是愤慨的斥责与质问,后一句则是对统治者划江自守的苟安政策的揭露批判,——原来这一切全不过是为少数私家大族的狭隘利益打算!词锋犀利,入木三分。   换头因笑二字,承上片结尾对六朝统治者的批判,顺势而下,使上下片成为浑然一体。   前三句用新亭对泣故事,王谢诸人概括东晋世家大族的上层人物,说

文档评论(0)

kanghao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