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张仲素《春闺思》.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符离今安徽宿州人,郡望河间鄚县今河北任丘。   贞元十四年798进士,又中博学宏词科,为武宁军从事,元和间,任司勋员外郎,又从礼部郎中充任翰林学士,迁中书舍人。   张仲素擅长乐府诗,善写思妇心情。   如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春闺思》,梦里分明见关塞,不知何路向金微《秋闺思》,刻画细腻,委婉动人。   其他如《塞下曲》等,语言慷慨,意气昂扬,歌颂了边防将士的战斗精神。   下面是   春闺思   唐代张仲素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译文   城墙边依依细柳,小路旁青青嫩桑。   提着篮忘了采叶,昨夜又梦到渔阳。   注释   袅ǎ袅纤长柔美貌。   明杨慎《升庵诗话·余延寿折杨柳》大道连国门,东西种杨柳。   葳蕤君不见,袅袅垂来久。   陌ò上路旁。   陌,田间小路。   叶此处指桑叶。   渔阳古代郡名,治所在今天津蓟县。   因此处边陲,常陈重兵把守,后世遂用以指称边境征戍之地。   赏析   风俗画画家画不出时间的延续,须选包孕最丰富的片刻画之,使人从一点窥见事件的前因后果。   这一法门,对短小的文学样式似乎也合宜,比如某些短篇小说高手常用不了了之的办法,不到情事收场先行结束故事,任人寻味。   而唐人五绝名篇也常有这种手法的运用,张仲素《春闺思》就是好例。   这诗的诗境很像画,甚而有几分像雕塑。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城边、陌上、柳丝与桑林,已构成一幅春郊场景。   袅袅写出柳条依人的意态,青青是柔桑逗人的颜色,这两个叠词又渲染出融和骀荡的无边春意。   这就组成一幅村女采桑图蚕生春三月,春柳正含绿。   女儿采春桑,歌吹当春曲《采桑度》,真可谓无字处皆具义王夫之。   于是,这两句不仅是一般地写景,还给女主人公的怀思提供了典型环境城边千万丝杨柳,会勾起送人的往事;而青青的柔桑,会使人联想到昼夜常怀丝思的春蚕,则思妇眼中之景无非难堪之离情了。   后二句在蚕事渐忙、众女采桑的背景上现出女主人公的特写形象她倚树凝思,一动不动,手里提着个空笼——这是一个极富暗示性的道具,提笼忘采叶,表露出她身在桑下而心不在焉。   至于心儿何往,末句就此点出渔阳二字,意味深长。   渔阳是唐时征戍之地,当是这位闺中*所怀之人所在的地方。   原来她是思念起从军的丈夫,伤心怨望。   诗写到此已入正题,但它并未直说眼前*想夫之意,而是推到昨夜,说昨夜梦渔阳。   写来不仅更婉曲,且能见昼夜怀思、无时或已之意,比单写眼前之思,情意更加深厚。   提笼忘采叶,这诗中精彩的一笔,是从上古诗歌中借鉴而来。   杨慎早有见得,道是从《卷耳》首章翻出。   《诗经·周南·卷耳》是写女子怀念征夫之诗,其首章云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斜口小筐不难填满,卷耳也不难得,老采不满,是因心不在焉、老是忘采叶之故,其情景确与此诗有神似处。   但就诗的整体说,彼此又很不同。   《卷耳》接着就写了女子白日做梦,幻想丈夫上山、过冈、马疲、人病及饮酒自宽种种情景,把怀思写得非常具体。   而此诗说到梦渔阳,似乎开了个头,接下去该写梦见什么,梦见怎样,但作者就此带住,不了了之。   提笼*昨夜之梦境及她此刻的心情,一概留给读者从人物的具体处境回味和推断,语约而意远。   这就以最简的办法,获得很大的效果。   因此,《春闺思》不是《卷耳》的摹拟,它已从古诗人手心翻出了。   鉴赏   唐代边境战争频仍,后来又加上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   唐诗中,包含广大量描写征夫思妇相互怀念的作品。   张仲素是以写闺情见长的。   他的这类作品,除《春闺思》外。   还有《秋闺思》、《秋夜曲》等,皆脍炙人口,传诵至今。   本诗写征人妻子在春天里思念丈夫的心态。   诗的开头,紧紧扣住一个春字来写。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为我们展现了一派郊野的春光。   袅袅是形容柳树随风摇曳的情态,城边则交代了具体的环境。   柳树是春景中的典型描写对象。   诗人在此既是写实,同时也蕴含着更多的深意。   柳树的千丝万絮,不正隐含着对征人的千思万绪吗?在这种场合提及柳树,的确耐人寻味。   第二句写到桑树,以便为下句采叶作铺垫。   青青是形容桑叶茂盛的样子,陌上是采桑的地方。   这同样是实中见虚的写法。   句中陌上桑一语,本是汉《乐府·相和曲》名,一日《艳歌罗敷行》。   晋·崔豹《古今注·音乐》中说《陌上桑》,出秦氏女子。   秦氏,邯郸人,有女名罗敷,为邑人千乘王仁妻。   王仁后为赵王家令。   罗敷出,采桑于陌上。   赵王登台,见而悦之。   因置酒欲夺焉。   罗敷巧弹筝,乃作《陌上桑》歌以自明焉。   诗人在此除了实写陌上春色之外,也

文档评论(0)

kanghao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