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朱淑真《谒金门·春半》.docxVIP

诗词鉴赏:朱淑真《谒金门·春半》.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宋初年时在世,祖籍歙州治今安徽歙县,《四库全书》中定其为浙中海宁人,一说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生于仕宦之家。   夫为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睦,终致其抑郁早逝。   又传淑真过世后,父母将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   其余生平不可考,素无定论。   现存《断肠诗集》、《断肠词》*,为劫后余篇。   下面是   谒金门·春半   宋代朱淑真   春已半。   触目此情无限。   十二阑干闲倚遍。   愁来天不管。   好是风和日暖。   输与莺莺燕燕。   满院落花帘不卷。   断肠芳草远。   译文   春光已匆匆过去了一半,目光所及,繁花凋落,春天将要逝去。   整日斜倚栏杆,徘徊眺望,伤春逝去的愁怨,袭上心头,天也无法帮助摆脱。   风和日暖,在这么好的春光,独自倚靠斜栏旁,还不如那双双对对的莺燕。   院里落满了残花,垂下幕帘呆在屋里,不忍看到春天逝去的景象。   芳草漫漫到天边,思恋的人远在天边处,令人悲肠欲断。   注释   谒金门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双调,仄韵四十五字。   代表作有冯延巳的《谒金门·风乍起》李好古的《谒金门·花过雨》等。   春已半化用李煜《清平乐》中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   此情无限即春愁无限。   十二阑干指十二曲栏杆。   语出李商隐《碧城三首》中的碧城十二曲阑干。   输与比不上、还不如。   芳草在古代诗词中,多象征所思念的人。   赏析   这是一首写春愁闺怨的词。   在这首词中作者抒发因所嫁非偶尔婚后日日思念意中人却无法相见的痛苦之情。   开端两句春已半,触目此情无限,通过女主人公的视觉和对暮春景象的感受,道出了她的无限伤感之情。   此情究竟指的是什么?这里并未明说,从词的下文及作者婚事不遂意来看,是思佳偶不得,精神孤独苦闷;是惜春伤怀,叹年华消逝。   无限二字,有两层意思一是说明作者此时忧郁心情的浓重,大好春色处处都触发她的忧思;二是表明作者的隐忧永无消除之日,有如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势。   接着,作者用行为描写形象地表现了她的愁绪十二阑干闲倚遍,愁来天不管。   古词曾有倚遍阑干十二楼之句与此近似。   此句写女主人公愁怀难遣、百无聊赖、无所栖息的情态。   遍字,写出呆留时间之长。   闲字,看来显得轻松,实则用意深重,这正表现了作者终日无逅、时时被愁情困锁不得稍脱的心境。   她因无法排遣愁绪,只得发出愁来天不管的怨恨。   此句写得新颖奇特,天,本无知觉,无感情,不管人事。   而她却责怪天不管她的忧愁,这是因忧伤至极而发出的怨恨,是自哀自怜的绝望心声。   剥削阶级社会的女子不能自主自己的婚事,常常怨天尤人。   《诗·鄘风·柏舟》的母也天只!不谅人只!写的是一个女子爱上一个青年,她的母亲却*她给另一个人,她誓死不肯,呼娘唤天,希望能谅察她的心。   朱淑真心中虽也有恋人,但她却不能违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得不嫁给一个庸俗之徒,故她痛苦的感情比《柏舟》中那个女子更强烈、更深沉。   过片,具体写对自然景物的感喟好是风和日暖,输与莺莺燕燕。   大好春光,风和日暖,本应为成双佳人享受,可是自己因孤寂忧伤而无心赏玩,全都白白地送给了莺燕,这既表现出对莺燕的羡妒,又反映了现实的残酷无情。   说得何等凄苦!莺莺、燕燕,双字叠用,并非是为了凑成双数,而是暗示它们成双成对,以反衬自己单身只影,人不如鸟,委婉曲折地表现孤栖之情,含蓄而深邃。   作者在诗集《恨春五首》之二里写道莺莺燕燕休相笑,试与单栖各自知!造语虽异,立意却同。   末两句进一步表现作者的情思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   它不但与开头两句相照应,而且隐曲地透露了她愁怨的根源。   她在诗中说故人何处草空碧,撩乱寸心天一涯。   《暮春有感》断肠芳草连天碧,春不归来梦不通。   《晚春有感》由相比可知,她所思念的人在漫天芳草的远方,相思而又不得相聚,故为之断肠。   全词至此结束,言有尽而意无穷,读来情思缱绻,荡气回肠,在读者脑海里留下一个凝眸远方、忧伤不能自已的思妇形象。   这与晏殊的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踏莎行》、李清照的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点绛唇》,词意相同,但朱淑真写得隐晦,而晏、李说得明朗,敢直言意中人、人何处,这是因为晏殊不受封建礼教的束缚,李清照思念丈夫为人情所不能非议,故他们没有顾忌。   而朱淑真婚后思念情人则被视为非法,故难以明言。   创作背景   朱淑是中国宋代女词人,与李清照差堪比肩,并称词坛双壁。   其虽家世显赫,婚姻却十分不幸,这首词正是由于自己的婚姻的不幸,所嫁非偶,日夜思念自己的意中人所写。   【诗词鉴赏朱淑真《谒金门·春半》】

文档评论(0)

kanghao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