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谥文,又称朱文公。 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 南宋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下面是 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 宋代朱熹 江水浸云影,鸿雁欲南飞。 携壶结客何处?空翠渺烟霏。 尘世难逢一笑,况有紫萸*,堪插满头归。 风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 酬佳节,须酩酊,莫相违。 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晖。 无尽今来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机。 与问牛山客,何必独沾衣。 译文 云朵的影子浸在江水里,鸿雁正打算向南飞。 我带着酒壶,邀集客人,找一个苍翠清寂、烟雾氤氲的地方去饮酒。 人世间难得一笑,还好有紫萸*可以摘下来插在头上,自娱自乐一番。 风景还是往年的风景,而人早已不是往昔的人了。 为了庆贺重阳节,应该喝得酩酊大醉,请不要再推辞不喝了。 人活着就像寄生在这个世界上,为什么非要奔波劳碌,到最后还怨恨人生苦短呢古往今来,无穷无尽。 人间多少春花秋月,终难逃危机。 你去问问齐景公,何必为人生短暂而泪沾衣襟。 注释 隐括指对原有作品的内容、语言加以剪裁、修改而成新篇。 结客和客人们一起登山。 尘世即人生。 紫萸即茱萸,一种有浓烈香味的植物。 酩酊大醉貌。 鉴赏 依某种文体原有的内容辞句改写成另一种体裁,叫隐括。 此词,即隐括杜牧《九日齐山登高》一诗。 初读一遍,不过觉得它逐句移植原诗,仅仅清畅淡远而已。 反复涵咏体会,才发觉意境精神已脱胎换骨。 且看杜牧原诗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笔,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重阳节,杜牧偕友登齐山,良辰美景,使这位平生抱负未展的晚唐诗人感到难得的欢愉。 然而当夕阳西下时,又触动了作者人生无常的愁苦。 春秋时,齐景公登牛山,北望国都临淄流泪说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诗人感慨何必要象齐景公那样独自下泪,因为人生之无常,古往今来尽皆如此,谁能幸免呢!语似旷达,其实抑郁伤感。 现在来看此词。 一江秋水,天光云影徘徊其中。 万里长空鸿雁初飞,正值重阳。 携壶结客何处?一问。 空翠渺烟霏。 一答。 答话不著一动词,纯然景语,给人的感觉是携酒登高的人,溶入了那山色空翠、烟霏缥缈的一片氤氲之中,意境极为空灵。 若用原诗与客携壶上翠微的上字,反嫌质实。 平时身居尘世,难逢开口一笑。 今日投入大自然怀抱,自是笑逐颜开。 更何况满山茱萸紫、菊花黄,好插个满头粲然,尽兴而归呢!风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 多少登高伤怀的昔人,早已成为过去非,但美好的大自然却是真实的、恒常的是。 作者这里所积极肯定的,不单是当下今朝的自然美景,也肯定了景中之人,当下的人生。 词中增添此二句,顿时注入一道源泉活水般的新意,词情显然已同诗情泾渭分流了。 作者劝勉朋友,酬答佳节美景,尽管酩酊一醉,不要辜负大好辰光。 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晖。 人生有限,更应惜取,何苦对斜阳而怨迟暮呢。 此二句虽用原诗,却非故作旷达,实为充分肯定当下人生的价值。 无尽今来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机。 此三句,移植原诗古往今来只如此,但全反其意,更发出新意。 点石成金,脱胎换骨,尽在于此。 无尽今来古往,多少春花秋月,概括绵延无尽的时间与上下无限的空间。 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 作者精骛八极,思通千载,但觉无限宇宙之中,永远充满生机,哪有什么危机呢!作者是宋代儒家哲人。 在儒家看来,宇宙、人生,本体为一,即生生不息的生机。 这生机流行体现于天地万物人生,亘古亘今,未尝有一息之间断。 朱熹《中庸或问》人生虽然有限,宇宙生机却是无限的。 人生尽其意义,就是生得其所,体现了宇宙的本体,有限的人生便与无限的宇宙融为一体。 心知此意,则人生充满乐趣。 与问牛山客,何必独沾衣。 言外正洋溢着这种乐观精神。 朱词与杜诗的结笔,仍是语同而意别。 杜诗以人生无常然而聊以*,语似旷达而实伤感抑郁。 朱词却运用对人生的乐观精神,来否定人生无常的伤感情绪。 而这种伤感情绪不知曾折磨过多少古代诗人。 回头玩味风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意味更显,也更深长。 不妨设想一下,作者重阳结伴登高,兴之所至,于是挥洒笔墨,隐括杜牧诗而成此词。 江水,云影,鸿雁,空翠,烟霏,紫萸,*,作者眼中之大自然,无往而非四时行焉,万物生焉,鸢飞戾天,鱼跃于渊,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一片生机旺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