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红旗渠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红旗渠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曾不止一次地自豪地说: ‘新中国有两个奇迹, 一个 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 ’他希望到中国来的各国朋友都要去认识 认识红旗渠。”众所周知,大型水利工程红旗渠是河南省林县(今林州市)人民 于1960—1969 年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历尽千难万险,持续奋战而建成的 1500 公里的 “人造天河”。1971 年,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在全国发行上映了纪实电影 片《红旗渠》。1974 年,美联社发表评论说: “红旗渠的人工修建,是毛泽东意 志在红色中国的典范,看后令世界震惊! ”1997年,在中宣部公布的“首批百个 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中,红旗渠榜上有名。 2006 年,红旗渠被国务院批准 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那么,红旗渠现状及前途如何呢?应该说:不容乐观。在红旗渠建成 40 年 后的2009 年,《中国老区建设》杂志第 5 期特别策划栏目曹晖、杨琪撰文《红旗 渠的水能流多远》指出, “红旗渠的灌溉面积比 40 年前缩减了一半”,主要原因 是小型水利设施功能严重退化,干渠虽然保护不错,但“支渠、末级渠却损毁严 重”“现在再想修红旗渠那样的工程, 简直就是梦想。”老百姓宁愿出 500 元修庙, 而不愿出一个义务工修渠。 红旗渠物质文化资源和精神文化资源遭遇了新的挑战, 作为居住在红旗渠岸 边的林县人,笔者有如下想法。 一、对红旗渠的物质资源进行及时抢救和保护。 红旗渠是由 1 条总干渠、3 条干渠、595 条支渠和 300 多座中小型水库组成 的,在外部形态上首先表 现为一个美丽而雄伟的水利灌溉系统工程。 它首先是作为一种基本的物质形 式存在,从而构成红旗渠文化资源的重要的部分。 目前, 红旗渠渠道的自然损坏 和人为毁坏比较严重, 红旗渠的水源也成了华北地区众人瞩目的问题。 如此情况 之下,我们应该怎样行动? (1)迅速组织成立红旗渠巡逻队和专业维修队,尽量减少自然的破坏与人 为的损毁。 红旗渠全长 1500 公里,有隧洞180个、渡槽155 座[3] 。据说单是用架设渡 槽所挖的这些土石方就能 “修建一条高 1 米,宽4 米的公路, 可从林县北至哈尔 滨,南到广州”。这么庞大的水利建筑设施没有一定数量和一定素质的人来管理 是不行的。1963 年林县人民委员会曾制定 《关于保护红旗渠的十项规定》 ,1964 年也下达了 《关于组织红旗渠护渠民工的通知》 ,1965 年还起草了 《关于林县灌 溉管理暂行办法(草稿)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形势的变化,大部分都已经不再 执行了。首先,红旗渠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风吹日晒水泡,部分渠岸已明显风化、 老化,甚至倒塌扭曲; 渠道底部有的泄漏相当严重; 经常的渠水断流在一定程度 上也加剧了渠道毁坏的速度。其次,因为修建红旗渠时正值国民经济困难时期, 资金材料短缺,科技水平有限,所以红旗渠更显得历经沧桑。如此重要的工程, 如果得不到老百姓的支持, 得不到地方政府的及时关注, 在新世纪新形势下, 它 会越来越走向衰颓的。 再次,人为的损毁使红旗渠雪上加霜。 1990 年7 月13 日 下午3 时,红旗渠总干渠被一农民用炸药包炸出一个洞口; 1992 年7 月6 日、8 月22 日,红旗渠总干渠两次被炸,损失惨重。这些都是建国以来罕见的爆炸破 坏水利工程案件, 属于人为的主观破坏活动。 试想, 如果我们还是一如既往有红 旗渠巡逻队, 这种事件还是有可能避免的; 如果我们还有专业维修和保养红旗渠 的队伍,那么红旗渠的今天就不是现在这副到处失修和毁坏的样子。我们相信, 如果把此情况通过合适的方式给老百姓宣传一下, 肯定会得到老百姓的理解和支 持,他们也许会主动请缨巡逻,奋力保护,尤其是红旗渠畔的人民。 (2)历史地、现实地、理性地解决红旗 渠水源的匮乏问题。 众所周知,林州市历史上从来缺水、 少水,所以才有“劈 开太行山, 漳河穿山来” 的红旗渠。 红旗渠引的是山西浊漳河的水。 据资料显示, 1960 年代浊漳河基本上只有红旗渠一家使用,但到 1970年代“山西境内相继修 建了三座大型水库, 80 多座中小型水库,河南河北两省则修建了跃进渠、大峰 渠、小跃峰渠及其灌区,小型引水工程及水电站更是难计其数” 。红旗渠经常断 流,这样它就失去了“渠”的本义。 1989 年6 月3 日,国务院向山西、河北、 河南三省人民政府及国务院有关部门印发 《国务院批转水利部 〈关于漳河水量分 配方案请示〉的通知》 。此通知是想协调解决上述三省的水源紧缺问题,但是从 实际情况来看, 林州之水源紧缺并未从根本上解决。 虽然林州市在新世纪也新修 了马家岩水库, 但马家岩水库的蓄水量也很有限, 所以还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红 旗渠的水源问题。 这就需要政府职能部门从中

文档评论(0)

liuxiaoyu9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