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题型对题必练——中国传统古文化描述.docxVIP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题型对题必练——中国传统古文化描述.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题型对题必练 ——中国传统古文化描述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 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很多科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含浆似注甘露钵,好与文园止消渴”说明柑橘糖浆有甜味,可以止渴 B. “水声冰下咽,沙路雪中平”未涉及化学变化 C. “霾尘积聚难见路人”形容的霾尘中有气溶胶,具有丁达尔效应 D. “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描述的是可逆反应 中华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进步贡献巨大。《本草纲目》“烧酒”写道:“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运用化学知识对其进行分析,则这种方法是(  ) A. 分液 B. 升华 C. 萃取 D. 蒸馏 《中华好诗词》不仅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还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下列诗词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中的“烟雨”指悬浮在空中的固体小颗粒 B.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的“丝”的主要化学成分是蛋白质 C. “爆竹惊邻鬼,驱傩逐小儿”中所指的爆竹燃放过程有部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 D.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中的“野火”是伴随氧化还原反应而产生的 中国《诗词大会》不仅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还蕴含了许多化学知识,下列诗词与蒸馏原理有关的是() A.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B.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C.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D.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古代文献中记载了古代化学研究成果。下列常见古诗文对应的化学知识正确的是(  ) 常见古诗文记载 化学知识 A 《梦溪笔谈》中对宝剑的记载:“古人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 铁的合金硬度比纯铁的大,熔点比纯铁的高 B 《本草纲目拾遗》中对强水的记载:“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惟玻璃可盛” 强水为氢氟酸 C 《诗经?大雅?绵》:“堇茶如饴。“郑玄笺:“其所生菜,虽有性苦者,甘如饴也。“ 糖类均有甜味 D 《本草经集注》中记载鉴别硝石(KNO3)和朴消(Na2SO4)的方法:“强烧之,紫青烟起,云是真硝石也”。 利用焰色反应 A. A B. B C. C D. D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涉及到很多的化学知识。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滴水石穿、绳锯木断”不包含化学变化 B. 工业生产玻璃、水泥、漂白粉,均需要用石灰石为原料 C. “落汤螃蟹着红袍”肯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D. 中国蓝是古代人工合成的蓝色化合物,其化学式为BaCuSi4O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涉及到很多的化学知识.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中国的圆珠笔头一直需要进口笔尖钢,经过5?年数不清的失败,2016年9月,中国太钢集团利用家常和面原理在钢水中加入添加剂试验成功,造出圆珠笔头,可完全替代进口,由此信息可知笔尖钢为合金,且具有良好的切削性 B. 工业生产玻璃、水泥、漂白粉,均需要用石灰石为原料 C. 《天工开物》中有“至于矾现五色之形,硫为群石之将,皆变化于烈火”,其中的矾指的是金属硫化物 D. 中国蓝是古代人工合成的蓝色化合物,其化学式为BaCuSi4O 《中国诗词大会》不仅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还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下列诗词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刘禹锡诗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金性质稳定,可通过物理方法得到 B. 王安石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爆竹的燃放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C. 李白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紫烟”指“香炉”中碘升华的现象 D. 曹植诗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这里“燃豆萁”的能量变化主要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涉及到很多的化学知识。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中国的圆珠笔头一直需要进口笔尖钢,2016年9月,中国太钢集团利用家常和面原理在钢水中加入添加剂试验成功,造出圆珠笔头,可完全替代进口,由此信息可知笔尖钢为合金,且具有良好的切削性 B. 古代染坊常用某种碱剂来精炼丝绸,碱剂不可能为烧碱 C. 《神农本草经》记载,麻黄能“止咳逆上气”,说明麻黄碱具有平喘功能,常常用于治疗气喘咳嗽 D. 《天工开物》中有“至于矾现五色之形,硫为群石之将,皆变化于烈火”,其中的矾指的是金属硫化物 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中蕴含许多化学方面的记载。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选项??? 古代文献 ?记载内容?? 涉及原理 A 《格物粗读》 ?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枝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 ?文中的“气”是指氧气 B 《本草经集注》 孔雀石《碱式碳酸铜》投入苦酒中,涂铁皆作铜色 该过程中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C 《鹤林玉露》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文档评论(0)

kbook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