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品种的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玉米品种的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 * 吴高岭 徐尚忠 (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 武汉430070 摘要 对160份湖北省玉米地方品种的25个农艺性状进行了因子分析, 结果表明, 前8个公因子对变异的累计贡献率达80. 6%。以前8个公因子为综合指标对160份玉米品种进行系统聚类, 结果聚成了15大类。 关键词 玉米;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中图法分类号 S 513. 02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饲料及工业原料作物。与栽培有关的农艺性状通常只有几十个, 但据统计玉米已被定位于连锁图中的基因达400个, 已被认识和证明存在的基因近1000个[1]。除极少数质量性状是受单基因控制外, 大多数性状是受多基因控制的, 特别是产量等数量性状大都是如此。在玉米中, 多因一效与一因多效是基因作用与功能表达的普遍现象和一般规律。因此基因与基因, 基因与性状, 性状与性状之间是一种相互关联、错综复杂的网络关系, 这是我们进行因子分析赖以存在的遗传学基础。本试验的目的:一是研究玉米品种多个数量性状之间的关系, 以性状之间的相关性为基础, 根据性状间的相关信息, 对它们之间错综复杂的网络关系进行归纳、综合和简化, 从中抽取出少数的公因子, 并对其意义作出合理的专业解释; 二是以公因子为综合指标进行系统聚类, 为评价利用玉米地方品种资源和指导育种中的亲本选择提供一定的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60份供试材料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农学系玉米研究室收集的湖北省玉米地方品种, 覆盖了全省种植玉米的43个县(市 [2, 3]。包括有爆裂型、有稃型、糯质型、马齿型、硬粒型等类型品种。于1995年种植于华中农业大学农学站试验地内, 每小区种植30株, 两行区种植, 株行距为0. 25m 0. 84m, 随机取10株观测和室内考种, 取平均数。考察性状有: 生育期及植株性状:x 1! 抽雄期(d , x 2! 吐丝期(d , x 3! 成熟期(d , x 4! 株高(cm , x 5! 穗位着生高度(cm , x 6! 茎粗(cm , x 7! 穗位叶长度(cm ?雄穗性状:x 8! 分枝上主轴长度(cm , x 9! 分枝部分主轴长度(cm , x 10! 主轴总长度(cm , x 11! 一次分枝数(个 , x 12! 主轴着生小穗数(个 , x 13! 主轴小穗着生密度(个 cm 。 #雌穗性状:x 14! 穗长(cm , x 15! 花序轴直径(cm , x 16! 穗轴直径(cm , x 17! 穗粗(cm , x 18! 穗行数(行 , x 19! 行粒数(粒 , x 20! 穗重(g , x 21! 穗粒重(g , x 22! 千粒重(g , x 23! 出籽率(% , x 24! x 17 x 16, x 25! x 16 x 15 收稿日期:1996 10 04 *国家教委留学回国人员基金资助项目 , . . :, 第16卷第3期1997年 6月华 中 农 业 大 学 学 报Journal of Huazhong Agr icultur al U niversity Vol. 16 No. 3June 1997 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按文献[4~6] 方法进行, 全部计算过程在计算机上用统计专用软件完 成。 2 结果与分析 2. 1 因子分析 表1 方差极大正交旋转因子载荷阵和特征值及其累计贡献率 T able 1 Varimax rotated factor p attern, eigenvalue an d cumulative proportion 性状T raits 因子1Factor1因子2Factor2因子3Factor3因子4Factor4因子5Factor5因子6Factor6因子7Factor7因子8Factor8x 10. 050230. 86819-0. 023610. 114810. 060750. 052470. 08447-0. 00666x 20. 089640. 0809970. 126470. 143840. 143290. 21515-0. 007110. 04494x 30. 134340. 790900. 112650. 053620. 020820. 21575-0. 005640. 20832x 40. 179910. 423070. 61473-0. 00587-0. 082800. 166130. 09252-0. 18610x 5-0. 029150. 492590. 657560. 01819-0. 06053-0. 056920. 09409-0. 25681x 60. 270010. 419750. 521560. 25229-0. 10927-0. 08554-0. 041790. 1

文档评论(0)

339910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