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生产中存在问题与技术应用对策.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七、化调技术应用不到位 生产上,农民在使用缩节胺时常常出现用药过量,棉花控制过头;或用药正常,但用药后遇到干旱天气,棉花难以搭起丰产架子。 全程化调 棉花的化学调控被列为自建国以来我国棉花栽培技术领域的四项变革之首,即化学调控、地膜覆盖、育苗移栽、无土育苗。 棉花栽培以建立高光效群体为目标,化学调控是促进高光效群体形成的重要手段之一。棉花的化学调控技术已成为提高棉花产量、改革耕作制度、增强棉花抗逆性,达到优质、高效、降本的一项重要新技术。 棉田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棉花高产优质栽培中一项经济有效的配套措施。科学应用化调技术,能有效协调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矛盾,塑造理想株型,植株高矮适中,果枝粗壮弹性好、果节缩短;减少脱落,减少田间阴蔽,提高成铃率早熟,高产,抗倒伏不早衰。 植物生长调节剂类型 棉田常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按其作用机理分为: 抑制型(如缩节胺、助壮素) 促进型(如促根剂、802、920)两大类。 目前生产上存在较多的是“被动化调”,所谓被动化调,是指我们棉农采取化调措施,往往是到生长中后期,棉花禾架长的奈何不了的时候,才不得不用的情形,其实,这个时候化调已经迟了,棉花并不是打药就立即能控住的,结果,仍然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荫蔽。 全程化调的概念 正确的做法是,从苗床就要开始“主动化调”。所谓“主动化调”,又叫“全程化调”,就是根据棉花高产规律,从苗床开始,按照“少量多次,前轻后重”的原则,在各个关键环节,用适量的调节剂主动提前调节。以保证下一步的棉花苗情按照我们高产要求的株形和速度生长。这项技术虽然要看天、看地、看苗情和结合其他田管措施,不是千篇一律,但是,早预防,少量多次,提前介入调节是这项技术的宗旨和灵魂。 化调原则 主动化调 提前介入 少量多次 前轻后重 健长搭架 棉花高产的全程化学调控技术 在棉花蕾期和花铃期灌水、施肥,通过主动的化控控制棉花疯长; 在棉花的三至四叶期喷施营养和延缓调节剂,可以培育壮苗,降低棉花的果枝着生高度2~3cm,增强棉花的抗逆性和保证棉苗较稳定的向壮苗生长,这一时期也是棉花磷、钾、锌、硼、钼、铁等元素的需要临界期,使用生长调节剂,可以保证营养的均衡供应、吸收和棉株稳长; 在施肥灌水前2~3天,喷施延缓调节剂,可防止施肥、灌水后的旺长问题; 在初花阶段,合理使用生理延缓调节剂,既能加快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又能促进叶片光合能力的提高,增强根系的吸收能力,使得棉苗生长按照高产目标有序地进行; 打顶后棉花吐絮前的营养化调等,可调节营养的合理流向,弥补后期的营养,减少人工打群尖的工作程序,保证和延长叶片功能,形成高产。 化调应注意的问题 1.调节剂既不是肥料,也不是农药,应用时应注意与其它栽培措施密切配合。 如喷施缩节胺(或助壮素)后,棉花叶色浓绿,易造成不缺肥的假象和诱引“趋绿”害虫集中产卵,所以,棉花施肥、治虫要照样抓紧,抓好。 2.使用化调技术要因苗制宜,切忌生搬硬套。 要根据苗情、水肥条件和天气状况确定使用调节剂的品种类型,使用浓度和时间。 3.提高喷施质量。 使用时间以上午8—11时或下午4-7时为好,以叶面喷湿而无明水下滴为宜,喷药后6—8小时内如遇中等强度降雨,雨住后还应抢晴补喷。同时调节剂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 谢谢! 四、 油(麦)后移栽棉面积比重大 难育壮苗、难促早发、难夺高产 季节性矛盾突出 推广应用油(麦)后移栽棉保优丰产增效新技术 推广油(麦)后棉适时播种育苗,防止线苗僵苗; 适时搬钵,培育壮苗; 浇足定根水,缩短栽后缓苗期; 适当增加种植密度,起到以密争早、以密补迟,以提高产量、改善品质。 五、棉花枯黄萎病蔓延、暴发 近年主要种植品种均为转基因抗虫棉,根据姜玉英等报告,Bt棉种植后病害发生加重,而棉花病害中,Bt棉以枯(黄)萎病为主的病害明显上升、为害加重。特别是我县作为棉花枯黄萎病的老发病区,近年发生危害日趋严重,严重影响了棉区的稳定和棉花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 * 枯、黄萎病症状特点 棉花枯、黄萎病是两种系统侵染的维管束病害,其症状表现的主要特征是维管束变褐,地上部分枯、黄甚至落叶死亡。枯萎病与黄萎病症状表现的主要区别是:枯萎病病叶叶脉褪绿变黄,而黄萎病则是叶肉变黄而叶脉仍保持绿色。田间常见的枯萎病的主要症状有:黄色网纹型、紫红型、黄化型、青枯型、半边黄等;黄萎病的主要症状为黄化花叶型、落叶型。田间常见两种病害同时发生,可出现多种不同症状。 * * * * 棉花黄萎病 * * 枯、黄萎病危害及发生规律 棉花枯、黄萎病是对棉花生长发育影响相当大的两种病害

文档评论(0)

blingjingy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