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我们一起读童书.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PAGE 1 页 共 NUMPAGES 6 页 让我们一起读童书 陈赛 在今天这个时代,有问题的儿童读物,有暴力内容的动画、游戏,你躲都躲不开。费力为孩子营造一个“纯净”的环境不是一种聪明的做法。即使你把最美的童书放在一个孩子的面前,他也许仍然愿意去看《喜羊羊与灰太郎》。但是没关系,我要提供的是丰富性。丰富比纯净更重要。 ——王林,儿童文学博士 在那野兽出没的地方 “红泥巴”是一家门脸极小的书店,深藏在亚运村的一个小居民区里,只有几排简陋的书架,架上密密麻麻地塞满了书,除了一些青春漫画、校园小说之外,绝大部分都是大开本的图画书。 店主人叫阿甲,穿一件夹克衫,大脸,微胖,笑起来很是爽朗,再素朴不过的一个人。他在几个书架之间走来走去,不时随手抽出一本——《田鼠阿佛》讲一个老鼠诗人的故事;《小房子》是对美国早期田园生活的无限怀想;《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登在《大野狼日报》上,讲的是媒体对现实的扭曲;《松鼠先生与月亮》是一只松鼠的狂想曲…… 他小心翻开精美的书页,目光所及,啧啧赞叹,仿佛每一页都是艺术品,每本书的存在本身就是一则美丽的故事。 现在他手中拿着的是《野兽出没的地方》,封面上是一只正在冥思的大脚怪兽,这是他非常迷恋的一本书,文字是他亲自翻译的。 “那天晚上,麦克斯穿上狼外套在家里撒野……” 他往墙边的小板凳上随意一坐,给我们讲起故事来。他如此迅速地进入角色,声情并茂,好像我们只是几岁大的孩子。 对一个习惯了独自阅读的成年人来说,坐在小板凳上听另一个成年人一本正经地给你讲一个小男孩在野兽国做国王的故事,实在是一种很奇特的经验。 一本书读完,不过10分钟,我却有点回不过神来。奇特的画面,充满了隐喻,寥寥数语,却似有无穷深意。 阿甲笑着对我说,第一次接触图画书的大人,经常有你这样的反应,这是图画书的魅力。 其实,他对图画书的了解,也是从2002年红极一时的几米漫画开始的。但几米的绘本是给城市“小资”们看的。殊不知,在国外,儿童图画书是一门有着100多年历史的独立艺术,出过许多大师级的创作者。 《野兽出没的地方》作者莫里斯·桑达克就是个奇才,被称作“图画书的毕加索”。他的作品总是在探索童年时代的心理恐惧和渴望。《野兽出没的地方》之所以特别,就在于它是第一本承认儿童具有强烈情感的图画书。 成年人总是一厢情愿地将童年定格为一种伤感的、罗曼蒂克式的经验:快乐的孩子生活在无忧的国度,阳光永远灿烂。他们或者不愿意承认,或者忘记了,童年是一个让人恐惧的人生阶段,恐惧、焦虑、愤怒、嫉妒、无聊是儿童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他们每天都要努力与挫败感共处。对他们来说,一点点外来的恐惧可以很刺激,无论在智力上,还是情感上。 刚出版的时候,很多大人担心这本书里青面獠牙的怪兽会吓坏小孩子,但小孩子热爱这本书。曾经有小男孩给桑达克写信,问他:“到底花多少钱才能到达野兽国?如果票价不太贵的话,我和妹妹都想去那里度假。” “40年来,这本书只吓倒过几个神经质的孩子和大人,主要是大人。”阿甲笑眯眯地说。 儿童阅读推广人 很难想象,这个爱讲故事的中年人本来是一个律师。他大学毕业后在法院里做书记员,经常要跟死刑案件打交道。随着经手的死刑犯越多,心情也越糟糕,日子终于变得难以忍受,于是就跑到大学的成人学院里教法律,以为教书育人,总该更有建设性,却发现一个人到了上大学的年纪,价值观早已固化,固执功利之程度,不亚于社会上混迹多年的老油条。 他也搞过网站,但纳斯达克股市崩盘,互联网淘金梦付诸流水。恰逢女儿出生,他赋闲在家,没事就给女儿读图画书,从中获得无穷乐趣,于是一门心思做起了“儿童阅读推广人”——这个词很可能是他的原创。 从21世纪初开始,鉴于电子媒体文化对书本文化的侵蚀,欧美很多国家都在重提儿童阅读的重要性。 在美国,2~5岁的孩子平均每天要花5个小时看电视。父母们担心,如果不培养孩子对阅读的热爱,他们会被一个超链接、像素化的未来彻底俘虏。 西方国家一直有给孩子讲故事的传统。在英国,每逢女王生日,都会邀请小孩子到白金汉宫,由女王亲自给他们读书。这种传统起源于宗教仪式,一家之长的父亲读《圣经》给大家听,后来才逐渐拓展到读文学作品。 中国却没有这样的传统。这么多年来,绝大部分家长和老师对于儿童文学的理解仅限于安徒生与格林童话。受限于阅读经历和知识结构,他们或者放任孩子对阅读趣味的简单追求,或者强迫孩子阅读与其年龄、心理成熟度不相符的书籍,比如让一个小学生去读《巴黎圣母院》、《战争与和平》。 在阿甲看来,中国儿童阅读的社会生态要想全面改善,必须在整体层面上动手术,最重要的是教育体制和公共图书资源的配置。但是,当这条路暂时无法走通时,组织民间草根的力量,“从每个看似破碎的终端开始入手”,未必不是另外一种通道。 他和哥哥“探长”辞掉原来的工作,一起开书店,办网站,搞读书俱乐部,

文档评论(0)

xina17112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