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镇江新区大港体育馆 技术交流群187122898 技术交流群187122898 免费是最大的盈利 镇 江 博 物 馆 镇江市博物馆创建于1958年,现在的馆舍落成于1890年,占地70余亩。她西依云台山麓,北邻浩荡长江,东毗西津渡古街,她依山傍江,错落有致,虽经百年风雨,但风姿依旧。这幢具有重要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近代建筑遗存,风貌之独特,保存之完好,在全国比较少见,故被国务院于1996年11月26日公布为全国重点保护单位。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与英帝国主义于1858年签订了“天津条约”,镇江被辟为通商口岸。此处是英国在中国沿海沿江建造的最早的领事馆之一,共5幢,建筑风格为东印度式。 镇江的历史 1864年,太平天国失败后,英帝国主义开始在云台山上修建领事馆。 1889年,因英国巡捕殴打中国小贩,引起广大镇江人民的极大愤慨,并进而一举焚毁了英国领事馆。无能的清政府赔偿白银4万两,照原样重建,于1890年竣工。 1933年10月,镇江英国领事馆回到了中国人民的手中,结束了英帝国主义在镇江的种种特权。 1962年开始作为镇江博物馆的馆址。 1982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近现代历史遗迹及革命纪念建筑物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国家文物局以及省、市政府多次拨款进行了维修。 镇江英国领事馆旧址,既是清政府腐败无能、英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罪证,也是中国人民英勇反抗帝国主义侵略与压迫的历史见证。 镇 江 的 名 人 沈括(1031~1095年),字存中,号梦溪丈人,北宋浙江杭州钱塘县(今浙江杭州)人,汉族。北宋科学家、政治家。仁宗嘉佑进士,后任翰林学士。一岁时南迁至福建的武夷山、建阳一带,后隐居于福建的尤溪一带。仁宗嘉祐八年(1063年)进士。神宗时参与王安石变法运动。熙宁五年(1072年)提举司天监,次年赴两浙考察水利、差役。熙宁八年(1075年)出使辽国,驳斥辽的争地要求。次年任翰林学士,权三司使,整顿陕西盐政。后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元丰五年(1082年)以宋军于永乐城之战中为西夏所败,连累被贬。 晚年沈括在镇江梦溪园撰写了《梦溪笔谈》。本书记录了天文、数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气象学、地理学、农学和医学等。 赵声 赵声,1881年生,原名毓声,字伯先,号百先,江苏丹徒(今镇江)大港镇人。1903年2月,东渡日本考察,与黄兴结识,同年夏回国,任南京两江师范教员和长沙实业学堂监督,积极宣传革命思想,曾撰写七字唱本《歌保国》。1909年10月,担任广州起义总指挥,并制定具体计划。1910年6月底,与孙中山、黄兴在南洋商决大举之策。1911年3月29日率部赶往广州参加起义未遂。5月18日,怀着壮志未酬的悲愤溘然长逝,年仅30岁。 民国元年(1912),孙中山明令追赠赵声为上将军,迎遗骨归葬于镇江竹林寺旁。民国15年镇江人民建伯先公园,作为纪念。 赵声著名的革命宣传品《保国歌》,就是在这里撰写的。《保国歌》是用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七字唱词形式写成,全文共134句,近千字,辞语激昂慷慨,读之悲壮感人。它猛烈地抨击了治王朝专制模暴,对内残酷压榨人民,对外卖国投敌的罪行,号召人们挺身起来进行革命斗争,推翻满清政府的统治,创建一个独立富强的民主共和国。 报国歌 歌词开头,赵声以满腔热情的语调,召唤全国四万万同胞,热爱自己伟大的国家。 词曰: 莫打鼓来莫打锣, 听我唱个保国歌。 中国汉人之中国, 民族由来最众多。 堂堂始祖是皇帝, 四万万人皆苗高。 嫡亲同胞好弟兄, 保此江山其壮丽。 接下来他沉痛控诉满清统治者自入关以来,残酷屠杀中国人民的罪行,激发人们对满清王朝的极大仇恨。 鉴于满清专制王朝的种种倒行逆施,对中国人民所犯下的不可饶恕的罪行,赵声号召: 我今奋兴发大愿,民族主义大复仇, 要与普天雪仇怨!不为奴隶为国民, 此是尚武真精神。野蛮政府共推倒, 大陆有主归华人! 赛珍珠 赛珍珠(Pearl S. Buck,1892年6月26日-1973年3月6日),直译珀尔·巴克,美国作家。出生3个月后即被身为传教士的双亲带到中国,在镇江度过了童年、少年,进入到青年时代,前后长达18年之久。赛珍珠在中国生活了近40年,她把中文称为“第一语言”,把镇江称为“中国故乡”。作为以中文为母语的美国女作家,她曾在这里写下了描写中国农民生活的长篇小说《大地》(The Good Earth),1932年凭借其小说 ,获得普利策小说奖,并在1938年以此获得美国历史上第二个诺贝尔文学奖。她也是唯一同时获得普利策奖和诺贝尔奖的女作家,作品流传语种目前是最多的美国作家。 在镇江风车山上在她小时候就读过现在仍然存在的崇实女中内有她的故居。同时在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北园的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