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夏丏尊先生.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悼念夏丏尊先生 丰子恺 我从重庆郊外迁居城中,候船返沪。刚才迁到,接得夏尊老师逝世的消息。记得三年前,我从遵义迁重庆,临行时接得弘一法师往生的电报。我所敬爱的两位教师的最后消息,都在我行旅倥偬的时候传到。这偶然的事,在我觉得很是蹊跷。因为这两位老师同样的可敬可爱,昔年曾经给我同样宝贵的教诲;如今噩耗传来,也好比给我同样的最后训示。这使我感到分外的警惕。 犹忆二十六年前,“卢沟桥事变”之际,我从南京回杭州,中途在上海下车,到梧州路去看夏先生。先生满面忧愁,说一句话,叹一口气。我因为要乘当天的夜车返杭,匆匆告别。我说:“夏先生再见。”夏先生好像骂我一般愤然地答道:“不晓得能不能再见!”同时又用凝注的眼光,站立在门口目送我。我回头对他笑。因为夏先生老是忧愁,而我总是笑他多忧。岂知这一次正是我们的最后一面,果然这一别“不能再见了”! 夏先生与李叔同先生(弘一法师),具有同样的才调,同样的胸怀。不过表面上一位是居士,一位做和尚而已。 犹忆三十余年前,我当学生的时候,李先生教我们图画、音乐,夏先生教我们国文。我觉得这三个学科同样的严肃而有兴趣,就因为他们二人同样深解文艺的真谛。夏先生初任舍监,后来教国文。但他也是博学多能,只除不弄音乐以外,其他如诗文、绘画(鉴赏)、金石、书法、理学、佛典,以至外国文、科学等,他都懂得。因此能和李先生交游,因此能得学生的心悦诚服。 他当舍监的时候,学生们私下给他起个诨名,叫夏木瓜。但这并非恶意,却是好心。因为他对学生如对子女,率直开导,不用敷衍、欺蒙、压迫等手段。 他教国文的时候,正是“五四”将近之时。我们做惯了“太王留别父老书”、“黄花主人致无肠公子书”之类的文题之后,他突然叫我们做一篇“自述”。而且说:“不准讲空话,要老实写。”有一位同学发牢骚,赞隐遁,说要“乐琴书以消忧,扶孤松而盘桓”。夏先生厉声问他:“你为什么来考师范学校?”弄得那人无言可对。多数学生,对夏先生有这种大胆的革命主张,觉得惊奇与折服,好似长梦猛醒,恍悟今是昨非。 李先生做教师,以身作则,不多讲话,使学生衷心感动,自然诚服。譬如上课,他一定先到教室,黑板上应写的,都先写好(用另一黑板遮住,用到的时候推开来)。然后端坐在讲台上等学生到齐。学生非常怕他,但又敬爱他。夏先生则不然,毫无矜持,有话直说。学生便嘻皮笑脸,同他亲近。偶然路过学校,看见年纪小的学生弄狗玩,他也要管:“为啥同狗为难! ”学生一方面笑他,一方面实在感激他,敬爱他。 夏先生与李先生对学生的态度完全不同。而学生对他们的敬爱,则完全相同。这两位导师,如同父母一样。李先生的教育是“爸爸的教育”,夏先生的教育是“妈妈的教育”。   我师范毕业后,就赴日本。从日本回来就同夏先生共事,当教师,当编辑。我遭母丧后辞职闲居,直至逃难。但其间与书店联系仍多,我常到上海与夏先生相晤,不断地受他的教诲。其时李先生已经做了和尚,芒鞋破钵,云游四方,和夏先生仿佛是两个世界的人。但我觉得他们仍是以前的两位导师,不过所导的范围由学校扩大为人世罢了。   李先生不是“走投无路,遁入空门”的,是为了人生根本问题而做和尚的。他是真正做和尚,他是痛感于众生疾苦而“行大丈夫事”的。夏先生虽然没有做和尚,但也是完全理解李先生的胸怀的;他是赞善李先生的行大丈夫事的。只因种种尘缘的牵阻,使夏先生没有勇气行大丈夫事。夏先生一生的忧愁苦闷,由此发生。 凡熟识夏先生的人,没有一个不晓得夏先生是个多忧善愁的人。他看见世间的一切不快、不安、不真、不善、不美的事物,都要皱眉、叹气。他不但忧自家,又忧友,忧校,忧店,忧国,忧世。他和李先生一样的痛感众生的疾苦。但他不能和李先生一样行大丈夫事;他只能忧伤终老。在“人世”这个大学校里,这二位导师所施的仍是“爸爸的教育”与“妈妈的教育”。 朋友的太太生产,小孩子跌跤等事,都要夏先生担忧。那么,八年来水深火热的上海生活,不知为夏先生增添了几十万分难解的忧愁!忧能伤人,夏先生之死,是供给忧愁材料的社会所致使的,日本侵略者所促成的! 以往我每逢写一篇文章,写完之后总要想:“不知这篇东西夏先生看了怎么说。”因为我写文,是在夏先生的指导鼓励之下学起来的。今天写完了这篇文章,我又本能地想:“不知这篇东西夏先生看了怎么说。”两行热泪,一齐沉重地落在这稿纸上。 1.结合全文,请简要概括夏丏尊先生的性格特征。(6分) 参考答案:①博学多能;②对学生如对子女,率直开导,实行“妈妈的教育”;③主张文学革命,具有五四精神;④忧国忧民,坚持入世济世。(每点2分,答到三点即可) 2.本文是悼念夏丏尊先生的,却花了大量笔墨写李叔同先生。对此,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简要阐述理由。(6分) 参考答案:这样写别具匠心:①因为夏丏尊与李叔同同为作者所敬爱,去世的消息,同是作者在行旅倥偬的时候收到的,所以联想到李叔同十分自然。②以李

文档评论(0)

asd52251365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