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用笔用墨
用笔
学习 国画,首先要学用笔。我们在比较中西绘画用线的本质区别之后,已加深了国画用笔的理解,有助于探讨古代和现代 中国绘画用笔方法。“ 书画同源”说,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从学习书法用笔的起承开合、气势脉络、收放转折、有藏有露、一波三磔等悟出绘画用笔要领。如一幅画的用 笔锋芒全露,直来直去,便不符用笔美感要求;下笔处处皆收笔、笔笔都藏锋、犹同蚯蚓布满画面就毫无趣味可言。所谓收放、藏露……表明用笔亦须符合事物 对立统一的客观发展规律。 笔毫在纸面上运行,能轻能重,能粗能细,可竖可卧,可正可侧,可顺可逆……变化无常,而展现的笔迹名册 千姿百态, 变幻莫测。但 万变不离其宗,不能离开“ 骨法用笔”这一条,亦即是区别非中国画用笔(线)的本质不同点。概括地说,国画用线造型须按特定的审美要求,依循用笔本身的规矩方圆,运笔须有法度,我们称之为“笔法”。但“笔法”的格趣,有高雅甜俗之分。就雅避俗是历来论画与习画者所关注的艺术发展的方向道路问题。当今学习国画如何提高自己的眼力,识别什么样的笔法值得效法,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关系到画画的笔路能否正确的问题。笔路不正,一旦养成习惯,如同入了“俗窟”便很难自拔了。
为练就一手好笔法,从初学开始,应认真注意落笔起手如何顿挫,运行中如何保持用力均匀坚挺,转折处如何转锋不露而呈曲铁状,起锋收笔怎样控制。这些用笔起码要求,应时刻不可疏略地贯穿到临摹、写生中去,严格有意识地进行用笔练习。最初运笔不妨慢些,注意心觉气舒,不急不躁,同时要保持正确的执笔姿势,坐要正,站要挺,肩、肘、腕、指各关节都要放松,使力能顺畅地传递到笔端。运笔行进中,还要随时辅以局部关节的转动,使笔法生动而有变化。如若某一关节紧张,就会分散部分力度。常见初学者不是腕僵,就是臂僵,误以为在用力,结果适得其反,笔死力浮,不得运笔要领。凡事起头难,严格用笔方法,久而久之,便成为 下意识的举动,出笔不论快慢,是点是线或是块面都能达到用笔技巧美要求。
各种运笔方法各有不同的趣味,选择和发现适合自己脾胃的笔法,常常是构成自己画风的一大重要因素。如运笔潇洒活泼、顿挫挑剔强烈,与运笔沉着缓慢敦厚,二者的绘画风格有显著区别;用侧锋笔或逆锋笔画画,其趣味亦大为不同。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幅画只能允许一种笔法,用圆笔、中锋笔就不能兼用侧锋笔。事实上,仅用一种笔法作画反而音调少变化。大凡合乎对比变化和谐统一的形式法则,用笔是正,是逆,是拖,是侧,都不应受到框框的束缚。兹举以下几种笔法,请比较一下各自所具的格趣:(1)中锋笔— 笔锋在上居中,笔根先行,有浑厚刚韧劲挺趣味;(2)侧锋笔— 笔锋在左、笔根在右,笔杆向右倾运行,反之亦然;或笔锋在上笔根在下、自左至右或自右至左运行,有松动、秀逸的味道;(3)逆锋笔—笔锋在前笔杆向后倾斜,朝笔锋方向运行,有苍茫古朴老辣之意;(4)顺锋—笔杆横卧,顺笔杆方向横抹或顺拖,有洒脆活泼利落的感觉。
此外,运笔的轻重徐疾,能为各种笔法增加更多的 感情色彩。如有的画家作画窸窣有声,放纵狂逸,其笔调似有感情奔放之态;有的则心静气觉,运笔徐徐,不急不躁,笔不妄下,笔调又有一番 质朴无华、精神内敛之意。由于发现用笔能直接关系到客观对象的再加工和物我交融的主观情思的抒发,以及本身所具有的 美学价值,在中国画里,对用笔的重视与研究之深,是古今世界一切绘画中 绝无仅有的。
前人经验告诉我们,用笔熟练才能挥洒自若,得心应手。但过熟便偏向 油滑,易流入 华而不实。比如原来用中锋笔,一经熟练,势必偏向快速,运笔速度一快,笔锋接触纸面,在单 位面积内时间少,所承接的压力也就少了,笔力难以 入木三分,线条因凝不住而显得流动光滑。这般滑溜的线条,给人有轻浮单薄的感觉,不合国画用笔的审美要求。 避免用笔纯熟之后,容易产生的弊病,一般总是考虑适当地从习惯用笔的对立面方向,加以调节补充。如行笔太快,线条油腻,则应予收敛,行笔迟缓些,以增加线的质朴感。 画论还告诫我们,用笔熟练不是目的,还须“熟后生”。生者,用现代观点看,就是要变革,不能满足老一套。但一味求“生”,亦可能走向反面,为生而“生”,不免有股做作气,缺少真切,自然的美感!
用笔因人而异,每人都有他特有的笔法。其间,有可能成为与众不同的 艺术风格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有可能成为一种坏习气。追究习气产生的原因,在于缺乏较高的文化 艺术修养,阅历见识不广博,没有一定的 艺术鉴赏力。在学习前人的笔法中,追求表面的象似,不分对象,不按需要,生搬硬套,时间一久且不能好自为非,必然积习难除。作画时,每每下笔都流露出习惯的那一套,就该引起警惕,努力加以突破。所以,对笔法技巧能否区分什么是习气,将会直接影响画格的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