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红军的战略转移》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蒋介石提出“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王明的“左”倾错误和中央苏区红军的第四次反“围剿”、第五次反“围剿”;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
2、能力目标
①通过材料分析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揭示历史事件本质的能力。
②通过对王明的“左”倾错误和中央苏区红军的第四次反“围剿”、第五次反“围剿”等史实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阅读、观察、判断、比较、综合历史知识的能力。
③通过对王明“左”倾错误、遵义会议和长征胜利意义的学习,培养学生深入分析和正确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①通过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及其实质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政府的反动性。
②脱离中国实际的王明的“左”倾错误,导致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使中国革命处于极端危险的境地。
③遵义会议,是中共政治上成熟的重要标志,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④红军的长征,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长征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
难点: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和讨论法
教学手段
主要以现代化电教手段——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课前
在电脑屏幕上呈现课题“红军的战略转移”字样和图片资料“七律·长征”,并配有关于长征的背景音乐。
新课导入
师:(电脑屏幕上呈现二张人物图片)今天我来给同学们介绍二位美国朋友,你们认识他们吗?
生:(辨识并回答)
师:他们都是美国人,著名记者。一位是埃德加·斯诺,另一位是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埃德加·斯诺在1938年写下了介绍中国革命的重要著作《红星照耀中国》。在这本书里,他对红军长征高度评价:“长征是一部气吞山河的英雄史诗”(放映录音)。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20世纪80年代沿着当年红一方面军长征的路线重走了一遍,于1984年写下了伟大的著作《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在这本书中,他指出:“本世纪中没有什么比长征更令人神往和更为深远影响世界前途的事件了”。同学们不妨想一想,不同时代的两位美国记者为何对长征如此倾情、讴歌不已呢?今天我和大家就一起来学习红军长征的历史。
新课讲授
一、长征背景
师:(电脑屏幕上显示文字:1934年 10 月,临时党中央被迫决定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八万余人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红军为什么要进行二万五千里的长途跋涉呢?
生:(思考并回答)
师:(加以概括)红军长征与蒋介石、王明二人息息相关(电脑屏幕上显示二人图片)。红军长征一是由于蒋介石的反动政策——“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二是由于王明的“左”倾错误,特别是在军事上的错误,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1、蒋介石提出“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师:我们一起来看两段材料。(电脑屏幕显示材料一、二)
材料一:九一八事变时,蒋介石说: 中国“枪不如人,炮不如人,教育训练不如人……拿什么和日本打仗呢?若抵抗日本,顶多三天就亡国了。”
材料二:“政府现在既以此案诉诸国联行政会,以待公理之解决, 故以严格
命令全国军队, 对日避免冲突,对于国民亦一致告诫……”
根据这二段材料,同学们思考:蒋介石为什么要采取不抵抗政策?这种政策造成了什么后果?
生:(思考并回答)
师:正是由于蒋介石的民族失败主义论调和寄希望于国联,九一八事变后不到半年的时间,中国的东北三省处于日本的铁蹄蹂躏之下。从此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但蒋介石不以民族大局为重,公然又提出“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同学们看材料(电脑屏幕显示材料三)。
材料三:1931年8月22日, 蒋介石在南昌讲话时说:“中国亡于帝国主义,
我们还可以当亡国奴,尚可苟延残喘,若亡于共产党,则纵肯为奴隶亦不可得。”
这就是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同学们分析其反动的阶级本质。
中国近现代史上有与此思想相似的人,你能列举一些吗?
生:(思考并作答)
师:因为蒋介石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中国近现代史上有与此思想相似的人,如曾国藩。同学们结合材料一、二、三思考:“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与不抵抗政策是什么关系?为什么说这一政策是反动的?
生:(思考并回答)
师:他们在实质上是一致的,都是对日不抵抗,积极反共。“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之所以反动,是由其阶级属性和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决定的。同学们回顾: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情况如何呢?
生:(思考)
师: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情况是这样的:1927年国共对峙开始至1931年“九·一八”事变,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35年华北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蔬菜西甜瓜种子生产技术 种子生产技术、蔬菜西甜瓜种子生产技术 菜豆种子生产技术.pptx VIP
- 《建筑防火通用规范GB 55037-2022》解读与培训.pptx VIP
- 纳米科技概论-第二章纳米材料-表征(结构)解析.ppt VIP
- 《DB22T 1721-2012 林业木材加工劳动定额》.pdf
- 2021钉钉数字化管理师正确选择答案汇总 .pdf VIP
- 守正创新实干担当心得体会四篇.docx VIP
- 新视野大学英语(第四版)读写教程3(思政智慧版)外研社编B3U3 Section A.pptx VIP
-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怀念蛙鼓》含答案.docx VIP
- 医用红外线体温计(额温枪)注册申报资料全套完整模板.docx
- 《自动驾驶出租汽车 第1部分:车辆运营技术要求》.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