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节《聂耳》教学课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六单元:人民的音乐家 第二十八节《聂耳》教学课案 一、学习目标: (一)聆听歌曲《卖报歌》、《金蛇狂舞》、《毕业歌》及《义勇军进行曲》,感受、体验歌曲的 音乐情绪,并在此基础上认识作品所表现得社会生活内容,进而知道其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 (二)在感受、体验、理解音乐作品的基础上认识聂耳,知道这位革命音乐家的伟大贡献及高尚品格。 (三)了解20世纪30年代左翼音乐运动对我国新音乐文化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聆听歌曲感受作品的音乐情绪、风格、了解体裁特征。 难点:金蛇狂舞与毕业歌的区别。 三、 教学内容: 1、这节课我们讲的是十六单元人民的音乐家,让我们先听一首歌曲,告诉我这首歌的歌名,这首歌作曲是谁。 这首歌我们都非常熟悉它就是我们每次升国旗唱的《义勇军进行曲》,那么这首歌是聂耳作曲,田汉作词。 2、我来介绍一下音乐家聂耳 聂耳(生于1912-1935去世),云南玉溪人,他的父亲聂鸿仪是当地的一位中医师,兼营一家小药铺,他的母亲并协助其夫经营医务。聂耳原名聂守信,字子义。聂耳四岁时,父亲便病故了,坚毅的母亲,不仅要经营药铺, 而且从不放松对儿女的教育。几乎每天晚上,她都要给孩子们讲 岳 飞、《 柳荫记》、《 孟姜女》等流传于民间的故事。母亲常常用滇戏或花灯曲牌边唱边讲。这些低徊哀婉的歌声,象潺潺小溪一样注入聂耳幼小的心房。成为他 音乐 艺术的启蒙教育。 3、聂耳家附近,有个姓邱的木匠会吹笛子。那悠扬笛声常常使聂耳入迷,后来,他和邱木匠熟识了,不久学会了拉二胡,弹三弦和月琴。在昆明师范附属小学。利用课余时间,聂耳开始担任学校“儿童乐队”的指挥。在小乐队的五六个人中,他和两个哥哥就占了一半。这个小乐队由笛子、二胡、三弦、月琴等乐器组成, 4、聂耳的名字怎么来的?每当晚风习习,月光皎洁之夜,聂耳的小乐队便奏出了悠扬悦耳的乐曲来。吸引了不少的邻居和行路人前来围观、有一次在明月歌舞团的联欢会上,他不仅表演舞蹈,还模仿各种人讲话的声音,还有一个更精彩的节目就是表演两只耳朵分别一前一后地动,这点是一般人难以做到的,他这一举动把大家逗得大笑起来。从此他成了大家公认的“耳朵先生”。他的听力好,也是促成这个外号的原因之一吧。当时他自己觉得这外号很富于幽默感,干脆改名为“聂耳”了,并在自用的便笺上印上了“耳、耳、耳、耳”,繁体字的聂字就是三个耳组成,他的名字便由这四个耳字组成了。 5、金蛇狂舞是聂耳在1934年根据传统音乐倒八板改编创作的一首民族器乐合奏曲.请听曲子回答这首曲子是怎样的音乐情绪,什么场合用。 这首曲子根据传统音乐倒八板改编创作的一首民族器乐合奏曲倒八板是将老八板的尾部变化发展作为乐曲的开始部分形成的,故称倒八板.在改编中,聂耳运用了传统的“隔凡”、“螺蛳结顶”的手法, 7、隔凡就是第二段采用民间常用的一种调性转换手法,将原曲中的工(MI)换成凡(FA)转入上四度宫调系统加强了锣鼓欢快的节奏,速度加快了,螺蛳结顶:就是上下对答呼应,句幅逐层减缩,逐层高涨,达到全曲高潮。 突出了欢快的热烈气氛,充满了生机,表现了江南人民在节日的夜晚赛龙舟的热烈场景和欢腾的情绪 跟我用工具一起打一遍 8、聂耳在创作上最注重生活的体验和感受,大家都会唱的《卖报歌》就足以证明了这一点。那是在秋天的一个傍晚,他约朋友周伯勋出去走走,他边走边对朋友说:这条路上有一位卖报的小姑娘,卖报时喊的名字很动听,当他们走到吕班路?(现在的上海重庆南路)口时,果然看到了一小姑娘走来走去,匆忙地卖着晚报,她声音清脆、响亮、有顺序地叫卖着报名和价钱。聂耳走过去买了几份报,同时跟她聊了起来,知道她父亲有病,家庭生活困难。聂耳请田汉或者安娥写词”。 过了几天,安娥把词写好了,聂耳找到了那位小姑娘,把歌词念给她听,然后问她有没有不合适的地方,小姑娘想了一下说:“都挺好,但如果能把铜板儿能买几份报的话也写在里边,我就可以边唱边卖了。”聂耳回去立即和安娥商量,在歌词中添上了“七个铜板能买两份报”的句子。后来那位小姑娘真的一边唱一边卖,她的歌声使她的生意也好了起来。那位小姑娘已成为白发斑斑的老人了。但聂耳的《卖报歌》将长存于世 (9、10、)1931年4月聂耳考入黎锦晖主办的“明月歌舞剧社”,任小提琴手。发表《中国歌舞短论》,因批评黎氏被迫离团。1932年11月进入联华影业参加“苏联之友社”音乐小组,并组织“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参加左翼戏剧家联盟音乐组。1933年,聂耳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二八”以后,中共提出在文艺界发展党员,壮大左翼力量。年轻活跃的聂耳被列为首批培养对象。培养和联系人是上海左翼剧团联盟负责人田汉,介绍聂耳入党的也正是田汉。在田汉的眼里,聂耳最初只是一个有着不平凡经历的追求革命的贫苦学生,两人阅历、资历以及性格都

文档评论(0)

lx195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