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细跳月》教学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阿细跳月》教学设计 执教教师:陈芳芳 选送单位:湘潭市岳塘区火炬学校 指导老师:刘旭涓 雷 军 教学年级:二年级 教学内容:湘教版教材第三册第一课 教材分析: 《阿细跳月》这首歌曲选自于人民音乐教学出版社出版的二年级音乐教科书。阿细跳月也称“阿西跳月”、“ 跳月”。自称“阿西”、“撒尼”的民间彝族传统舞蹈。流行于云南弥勒、路南、泸西等地。传说在很早以前,阿细人居住的地方,发生了一场很大的山火,大火烧了九天九夜。阿细人扑打了九天九夜,火仍未熄灭。地面被大火烧得滚烫,打火的人不断地换着脚,或单脚跳着继续扑打,终于把大火扑灭了。为了欢庆胜利,大家弹起三弦,吹起笛子,模仿打火时的样子,换着脚跳起舞来。这就是流传到今天的“阿细跳月”。“跳月”是汉族人给起的名子,阿细人叫“跳”。每逢节日夜晚,青年男女聚集在草坪上,男的弹起大小不同的三弦、月琴,吹起竹笛,同女的对舞,主要动作是跑三步停两 教学目的: 1.欣赏民乐合奏《阿细跳月》,能用自己的话简述对歌曲的基本情绪和意境。 2.记住并会唱《阿细跳月》的音乐主题。 3.初步了解四五拍子的强弱规律以及彝族跳月的基本节奏型×× × × × ×× ×|,能用跺脚的方式进行律动。 4.能大胆积极地参与探究,并与他人分享合作的愉悦。 教学设计意图(理念): 这节课通过欣赏民乐合奏《阿细跳月》,用肢体语言体验和感受彝族独有的五拍子舞步,记住并熟唱主旋律的同时,是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少数民族的音乐和文化,关注中国母语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经典的民族音乐,感受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教学设计亮点: 整节课孩子们都是席地而坐,营造了阿细跳月在户外庆祝的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一起学习感受和体验,是我们希望孩子们在轻松愉快中学习。 教学重点: 重点是让学生能感受彝族乐曲的风格特征,较熟练地演唱主题旋律。 教学难点: 感受5|4拍子的节奏 ×× ×× × ×× ×|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二、整体欣赏乐曲 1.聆听《阿细跳月》。 设问:请说说你觉得整首乐曲的情绪和速度是怎样的?你通过聆听这首乐曲联想到了什么场景? 2.简要介绍乐曲演奏乐器。 3.介绍跳月。 三、熟悉乐曲主题 1.感受乐曲的拍子和典型节奏。 5/4 ×× × × × ×× ×| 2.跳月舞步参与表现音乐主题。。 3.出示主旋律歌谱,随琴唱一唱音乐主题。 1=G 5/4 4.乐器参与表现。 四、创作表演 1.师导言:我们再次听到的将是由你们自己设计并担任表演的《阿细跳月》,请你们自己组合,分小组讨论、设计、练习。 2.小组活动(老师分别参与各小组的讨论和设计活动)。 3.分组表演。 五、小结全课 教学反思: 1.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记住并能唱出乐曲的主旋律,感受彝族跳月的五拍子舞步,这两点在教授的过程中以及展示和畅谈感受时,学生掌握得很好,达到了教学目标,同时学生还进行了为主旋律歌词的创编,这一点是生成性的知识,是学生自主创编的体现。 2.要教学生的同时,也是对教师自身素质的考验,所以师生在学习中能达到共同成长,共同学习,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语言上还应更简洁,评价语言和方式还应更丰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