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二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第7课戊戌变法第一课时课件.ppt

初中二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第7课戊戌变法第一课时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课 戊戌变法 前情回顾: 前面我们讲过哪些西方列强的侵华战争? 中国人为了摆脱危机进行过哪些探索? 探索活动: 农民起义: 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 地主阶级自救:洋务运动 实业家张謇 一、康有为公车上书 光绪为什么支持变法?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顽固派力量大,掌握实权。维新派力量小,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 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与妥协 袁世凯的告密 没有群众的支持 维新变法运动大事年表 1895年 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 运动的序幕 1895年 康、梁组织强学会,维新派的 政治团体成立 1898年6月 光绪帝发布变法令, 百日维新开始 1898年9月 慈禧太后发动政变, 戊戌变法失败 谭嗣同放弃生的机会甘愿一死,你认为值得吗? 谭嗣同选择英勇就义,充分表现了他高尚的民族气节和变法的决心,这无疑是对顽固派的有力冲击,而且坚定了仁人志士的变法救亡的决心,但是,谭嗣同把变法失败归结为中国历来没有为变法流血牺牲者是片面的,但他的死,正表现了中华儿女不怕牺牲的英勇斗志,他死得其所。 如果谭嗣同和梁启超等人一起逃跑,也不失为明智之举。这样,一来可以为变法保存有生力量,有望他日东山再起,为中国尽力,又可以减少牺牲。 但是,不管谭嗣同的选择如何,都已经成为历史,站在今天的角度,我们仍然视他为英雄,戊戌变法的流血牺牲者。 议一议,维新派要杀的贼指谁?维新派为什么“无力回天”?谭嗣同为什么说自己“死得其所”? 高潮:百日维新 变法背景 (一)国际: 戊戌变法的意义与教训 1.意义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性质) 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2.教训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 封建势力进行阻挠破坏 发生 发展 高潮 结局 公车上书揭开序幕 创办报刊建强学会 百日维新实行变法 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课堂小结 同学们,你们认为他的死是否值得呢?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维新派要杀的贼指的是封建顽固势力。 但由于阶级的局限性资产阶级维新派无法取得成功。 谭嗣同说过外国都有因变法而牺牲的人。但中国还没有,所以他就想做第一个中国因变法而牺牲的人 戊戌变法的失败,使中国丧失了一次摆脱民族危机,走向富强的机会。但是维新志士们满怀爱国热情,为变法奔走呼号,殚精竭虑,他们的行动符合历史潮流,是爱国的、进步的,显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他们的爱国精神必将激励和指引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继续奋斗。 思维拓展 提高军队素质 训练新式军队 军事方面 有利于西学的传播,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文化教育 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经济方面 有利于具有维新思想的人参与政治,打击封建官僚制度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政治方面 影响 内容 * *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八国联军侵华 1900——1901年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年 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年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 1840——1842年 影响 战争名称 时间 思考: 这幅图揭示了什么时代主题?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时代特征: 背 景 经济基础: 阶级基础: 思想基础: 大大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瓜分之祸迫在眉睫 时代特征: 背 景 经济基础: 阶级基础: 思想基础: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 . . . 孙多森在上海开办的面粉公司 时代特征: 背 景 经济基础: 阶级基础: 思想基础: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王 韬 郑观应 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 发展民族工商业 兴办新式学校 实行君主立宪 维新运动领袖——康有为 《新學爲經考 》 《孔子改制考 》 时代特征: 背 景 经济基础: 阶级基础: 思想基础: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维新思想的形成和传播 公车: 1、背景: 汉代用公家的马车接送被选拔的读书

文档评论(0)

qwd513620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