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短歌行导学案
曹操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达到背诵的程度。?2.体会曹操对“忧”的超越以及从而体现出来的积极进取的精神。?
学法指导
1.小组自主合作学习。
2.朗读法:通过配乐朗读、情景朗读来助理解。
3.必须在10分钟内完成“课前预习案”,熟读诗文,整体把握。30分钟完成“课内探究案”,要认真审题,规范作答,保证完成质量。? A层同学必须完成导学案的所有内容并有一定的拓展;B层必须完成“课前预习案”“课内探究案”和“能力提升”部分内容;C层同学必须完成“课前预习案”和“课内探究案”内容。?课前预习案?
一、导入
中国,是诗的国度。从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开始,历经楚辞、汉乐府、《古诗十九首》,到了魏晋时期,中国诗歌史上又出现了一个重要时期:建安文学时期。此期许多作品从汉乐府民歌中吸取养料,创作五言抒情诗,五言诗由此走向成熟,同时出现七言诗,更从促进了唐代“近体诗”的成熟发展,在中国诗歌诗起到它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而建安文学的开创者与组织者,也正是这位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
关于题目“短歌行” “短歌行”是汉乐府曲调名,“长歌”、“短歌”是指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短歌行”是曹操按旧题写的新辞,原作共两首,课文选的是第一首,是曹操的传世名篇之一。?2. 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人。三国魏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作为政治家(丞相):他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用人唯才,吸纳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作为军事家(统帅):讨董卓,灭袁绍,统一北方 。他削平群雄,击灭袁术、袁绍,统一北方,形成与吴、蜀鼎立的局面。指挥了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理论上著有《孙子略解》《兵书要接》。作为文学家:精通音律,善诗歌,即使在鞍马劳顿中,也常常横槊赋诗。“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风格苍劲悲凉。是建安(汉献帝年号)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其诗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他的创作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反映战乱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反映个人政治抱负的《短歌行》,写景的《观沧海》,抒情诗《龟虽寿》等。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这种风格被称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 他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招集当时的许多著名文人,集中在邺下,公讌唱和,形成了一个文学集团,促进了建安文学的繁荣。?3.写作背景:建安十三年,曹操在败吕布、平袁术、灭袁绍的基础上,统一了北方。这年冬天,他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盟”,统一天下。结果在赤壁之战中失利,被周瑜杀得大败而归。当时的曹操已经53岁了,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熟读全诗,梳理诗中的语言基础知识,排除文字障碍,把握诗意。?课内探究案
小组合作探究、研读剖析
三、组织学生讨论以下几个问题。(学生可加以补充)
1. 你认为本诗的情感着眼点在哪一个字?曹操的酒中是怎样的情感?
2.“忧思难忘 ”曹操忧什么?
3.曹操急于实现人生理想,深感人生有限。他要实现理想,迫切需要什么条件?
4.诗人如何表达对人才的渴盼?
5.引来人才固然是好事,但用好人才更重要。曹操如何对待人才?从何处可以看出他对人才的态度?可以结合《鸿门宴》相关情节,根据刘项二人成败与用人态度的关系,引出曹操的用人观。
6.诗人是否拥有了贤才,诗中哪几句可以看出?
7.曹操既然已经面对满座嘉宾,为什么还要“忧”?
8.曹操渴求人才,天下人才也不是仅仅在等待,他们也在寻找自己的用武之地,从哪可以看出来?
9.“绕树三匝”句,鸟儿为什么找不到可以栖落的枝头?
10.这话从曹操口中说出,有没有弦外之音?
11.从哪些句子可以感受到曹操的霸气?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思?
将十一个问题落实到各个小组,小组成员讨论并归纳出成果,教师也可和小组同学共同探讨解决难题。(第二课时各小组展示探究出的成果)
第二课
“课内探究案”内容总结
各小组展示研讨成果
教师归纳学生探讨出的成果见(课件)
作业:熟读并背诵全诗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