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长三角生态系统健康时空动态研究(二).pdf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长三角生态系统健康时空动态研究(二).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长三角生态系统健康时空动态研究(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长三角生态系统健康时空动态研究 (二二))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长三角生态系统健康时空动态研究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长三角生态系统健康时空动态研究 ((二二)) 2018年 08月 28 日 生境质量分值是对景观斑块生态适宜性和生境退化程度进行评价的一个无量纲综合性指标。 因此,本文用生境质量来表征生态系统弹性,斑块生境质量值越高则其弹性也越高。计算 生境质量的公式如下: 式中:Q 为土地利用/覆被类型 j 上栅格 x 的生境质量得分;k 为半饱和常数;D 为生境 xj xj 退化程度,模型规定 z=2.5;H 代表生态适宜性指数,Q 随着 H 变化,当 H =0时,Q =0。 j xj j j xj 2.4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型 指标体系中各项评价指标的量纲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量纲,其实际数量也存在很大差异。 为消除量纲不同和数量差异而造成的影响,在进行综合评价时需要先对各指标进行标准化 处理。本文首先采用极值归一化方法对各指标进行量纲统一处理。公式为: P =[X -min(X )]/[max(X )-min(X )] i i i i i 在此基础上,参考彭建对深圳市生态系统健康的研究成果[19],依据“活力-组织力-弹性” 框架计算生态系统健康指数,计算公式为: 式中:HI (health index)为生态系统健康指数,V (vigor)为生态系统活力, O (organization)为生态系统组织,R (resilience)为生态系统弹性。 由于“健康”通常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取决于结果的分布,长三角 1995—2015 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结果近似于正态分布,因此可对其进行对称分割。其中, 生态系统健康的平均值为0.54,我们将这个值设置为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一般。另外值得注 意的是,长三角在研究时段内很少有低于 0.4或高于 0.7的分值,所以将评价结果用固定 阈值划分为五个生态系统健康水平:良好(0.7~1),较好(0.6~0.7),一般(0.5~0.6), 较差(0.4~0.5),差(0~0.4)。 2.5 生态系统健康演变的社会经济驱动因子分析 本研究在长三角生态系统健康时空动态评估的基础上,进一步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26] (1996—2016)》 搜集并整理了长三角各地市有关经济发展(地均GDP)、人口集聚(人口 城市化率)和城市用地扩张(建成区面积占比)的统计数据,主要采用相关分析评估了长三 角过去 20年间生态系统健康动态变化的社会经济驱动因子及其相对贡献。 3 3 评价结果与分析评价结果与分析 33 评价结果与分析评价结果与分析 3.1 长三角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特征(1995—2015) 本研究基于地理国情监测云平台提供的长三角土地利用/覆被数据,结合 ArcGIS 软件的空 间统计功能建立了长三角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对长三角地区 1995—2015 年间土地利用变 化的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 自 1995—2015年之间,相比前十年,长三角后十年土地利用变化更为剧烈。前十年耕地 2 2 减少 3 633 km ,约占 1995 年耕地总量的6%;后十年耕地减少 5 734 km ,占 2005 年耕 2 地总量的 10%,后十年耕地减少量比前十年增速 57%。建设用地前十年增加3 552 km ,占 2 1995年建设用地总量的 38%;后十年增加5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3****99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