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重点详细的笔记加试题.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 (一)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分期 酝酿期: 1840-1898 ; 发生期: 1898-1917 ; 发展期: 1917-1949 (1) 1917 五四运动前夕— 1927 大革命失败 (2) 1927 大革命失败— 1937 抗日战争爆发 (3) 1937 抗战爆发— 1949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二)现代文学的源头、前奏—近代文学 (1)民族危机、社会危机导致哲学思潮上的“求变”,外来哲学思潮(如《天演论》的进化论思想)的引进,推动 了文学思潮的更替、发展。 (2)日趋严重的民族危机,促使维新运动和思想解放高潮兴起,有力地推动了近代文学的现实主义精神。五四新文 学的质变(从封建贵族文学向平民大众文学的转变),早已蕴藏于近代文学的量变之中,《官场现形记》等现实主义谴责 小说出现。 (3)近代鸳鸯蝴蝶派文学、言情文学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生活和社会现实,成为现代言情文学的源头。 (4)近代翻译文学是产生五四新文学的外因。大量西方文学作品的译介,强化了民主意识、自由精神和科学精神; 外来文体、文风、口语特点成为白话文运动的外因基础。 (三)近代对文学优秀传统的激活和发展 (1)文学发展观的启示;强调“变易”的思想,康有为的“善变以应天”、龚自珍的“自古及今,法无不变” 等求新求变思想与传入的西方进化论思想影响结合,推动了中国近代文学思潮的发展。 (2)“经世致用”传统的发展;主张文学应与“当世之务”相结合,为社会现实服务。 (3)启蒙文学思想的影响;反对程朱理学对人的情感和个性的束缚;摒弃儒家中庸哲学思想的“温柔敦厚”的 美学原则;对世俗生活和普通人情的注意;人物塑造的个性化趋向。 “诗界革命” ——梁启超提出。他以为 , 中国如果没有“诗界革命”,那么诗运就将断绝。他认为“诗界 革命”应达到三个标准: “新意境”,“新语句”,“要以古人之风格入之”。所谓“新意境”:就是“理想 之深邃闳远”;所谓“新语句”: 指来自欧美,表现新思想的名词术语。所谓“古人风格”,就是要“渊含古声”。梁启超的“诗界革命”主张,有其革命 的一面,但也有其保守的一面。那就是革其精神而不革其形式。显示出革命终不彻底的一面。 “新文体” ——是梁启超流亡日本时 , 发表政论时创造的一种新文体。这些政论具有空前开拓的创造精神,思想新颖,文字介于 文白之间。条理明晰,笔锋含情,有很强的鼓动性。“新文体”是梁启超借鉴了日本和“欧西”的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而 创造的过渡期文体形式。“新文体”突破了桐城派古文的藩篱,便于表达新的思想。 小说界革命 ——小说在中国文学中向来没有正统地位,只能附于“四部”子、史部中。严复、夏曾佑鉴于“欧、美、东瀛,其开 化之时,往往得小说之助”,于是从小说营构人心的角度出发,提出“小说为正史之根”。第一次将小说凌驾于经史之上。 在小说观念上是一个重大的突破。梁启超在严、夏之后,从小说具有的“启蒙”、“新民”社会功能角度,把自古视为卑 贱文体的小说提高到史无前例之高度。他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 1902)中说:“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 小说。故欲新道德,必新小说;欲新宗教,必新小说;欲新政治,必新小说;欲新风俗,必新小说;欲新学艺,必新小说; 乃至欲新人心、欲新人格,必新小说。” (四)近代文学的特征和四大谴责小说 中国近代四大谴责小说: 《官场现形记》—— 李嘉宝(字伯元,江苏武进人) - 1 -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吴沃尧(字研人,号我佛山人,广东南海佛山人) 《孽海花》——曾朴(字孟林,号东亚病夫,江苏常熟人) 《老残游记》——刘鹗(字铁云,号洪都百炼生,江苏丹图人) 清末四大小说杂志 : 《新小说》《绣像小说》《月月小说》《小说林》 近代文学特征及其在小说中的表现: (1)深重的危机意识、忧患意识; (2)犀利的社会批判、道德鞭挞; 第一章 文学思潮与运动 一、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 (1)五四新文化产生的历史背景 辛亥革命不彻底,未从根本上完成民主革命任务;社会思想领域为配合袁世凯称帝掀起复古逆流;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中国民族工业的崛起; (2)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反对旧思想、旧道德、提倡新思想、新道德; 反对文言、提倡白话;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两大口号:民主( Democratic )与科学( Science ) (3)五四新文化运动在其酝酿过程中,派生了五四文学革命,它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的诞生,并成为中国现代文 学的伟大开端。 (4)五四文学革命发起与开展情况: 主要发起者:陈独秀( 1879-1942 )、胡适( 1891-1962)、李大钊( 1889-1927 )、钱玄同、 刘半农、周作人等 主要阵地:《新青年》(初名《青年杂志》)新青年》编委会成员:陈

文档评论(0)

5566www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22115144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