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专题标准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4 万方多难造就的诗圣 ――杜甫 导读:他是后世文人眼中的“诗圣”,他是鲁迅口中的“中国人的脊梁”,他是梁启超笔下的“情圣”,他是郭沫若心中的“诗中圣哲”,他是闻一多尊奉的“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绚丽、最永久的一道光彩。” 一 【知人论世】 人物简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故乡襄阳,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2.个人履历 ⑴读书壮游时期(712—746)三十五岁之前 “群书万卷常暗诵”——吴越、齐赵、梁宋三次漫游“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遇李白“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744、745)——《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⑵困居长安十年(746—755)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应制举落第(747)——“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 冷炙,到处潜悲辛”——进赋自荐(751、754)——授官兵曹参军(755主要是看守兵甲仗器,库府锁匙的小官)——《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⑶陷贼与为官时期(756——759)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北迁羌村(755)——宁武投效(756)——陷贼居京(756)——潜逃凤翔(757)——出仕左拾遗——因疏救房琯触怒肃宗贬华州司功参军(758)——弃官赴秦州(759)——《月夜》《春望》《北征》《羌村》 “三吏”、“三别” ⑷漂泊西南时期(760—770)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投奔高适(760)——入严武幕(761)“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检校工部员外郎(761)——草堂生涯(760)——移居夔州(766)“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漂泊荆湘(768)——卒于湘江水舟中(770)——《蜀相》《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江畔独步寻花》《秋兴》八首、《蜀相》《登高》《登岳阳楼》《江南逢李龟年》 3.杜甫轶事: ⑴ 愤斥皇亲 唐玄宗当政时期的唐王朝,这表面上看起来仍然强大的大国,业已孳生着崩溃的征兆。终于唐王朝迅速走向倾覆的转折点——“ 安史之乱”的发生。此前杜甫已经认识到当权者不顾民生只顾自己享乐的做法,定然会导致国家的败亡;于是他便大为愤慨地挥笔写下后来被选进著名选本《 唐诗三百首》的诗作,亦即题为《 丽人行》的七言长篇古诗。该诗由于把杨家那炙手可热的奢侈生活作了大胆的讽刺和深刻的揭露,成为一首名副其实的“史诗”;而人们还从中概括出一个成语“ 炙手可热”,用来表明气焰很盛,权势很大的那一号货色。 ⑵ 仕途不顺 杜甫生活于 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学渊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则表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间许多作品 反映当时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动乱、揭露统治者的丑恶行径,从此踏上了忧国忧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随着唐玄宗后期政治越来越腐败,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贫困失望的境地。 天宝六载,玄宗诏天下“通一艺者”到长安应试,杜甫也参加了考试。由于权相 李林甫编导了一场“ 野无遗贤”的闹剧,参加考试的士子全部落选。科举之路既然行不通,杜甫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得不转走权贵之门,投赠 干谒,但都无结果。他客居长安十年,奔走献赋,郁郁不得志,仕途失意,过着贫困的生活,“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 ⑶ 战乱流离 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第二年六月,潼关失守,玄宗仓惶西逃。七月,太子 李亨即位于 灵武,是为 肃宗。这时的杜甫已将家搬到鄜(fū)州(今 陕西 富县)羌村避难,他听说了肃宗即位,就在八月只身北上,投奔灵武,途中不幸为叛军俘虏,押至长安。同被俘的 王维被严加看管,杜甫因为官小,没有被囚禁。尽管个人遭遇了不幸,但杜甫无时无刻不忧国忧民。时值 安史之乱,他时刻注视着时局的发展,在此期间写了两篇文章:《为华州郭使君进

文档评论(0)

132****86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601012600000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