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雁门太守行 第一课时 初中语文 人教 2001课标版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者及 “行 ”的文体。
2、巩固欣赏古代诗词的方法,提高欣赏力。
3、反复诵读,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4、领悟作者寄托的爱国情怀,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过程与方法】
1.教师讲解诗歌的大意
2.小组合作探究、讨论,教师启发引导点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悟作者寄托的爱国情怀,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了解诗歌的内容和品味语言。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与学互动设计: 教学活动 活动 1 【讲授】雁门太守行
一、导入新课,了解相关文学文化常识
(1)故事导入,引入《雁门太守行》
(2 )了解文体
“雁门太守行 ”是乐府旧题。 “行 ”,古乐府的一种体裁。
(3 )简介作者
李贺 (790— 816) :字长吉,唐皇室远支。家居福昌之昌谷,后人因称李昌谷。早有诗名,但因
父讳而无法应试进举。因仕途失意,他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写诗上。 27岁病逝。今存诗 240余首,
他的诗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以奇特的想象,浓艳的色彩,瑰丽奇峭的语言,创造出 —
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他幽冷浓艳、虚幻荒诞的独特风格,在中唐诗坛上独树一帜,对后
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人称 “奇才 ”“鬼才 ”,被人称为 “诗鬼 ”。
(4 )写作背景
在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此起彼伏,并且发生过多次战争。这首诗的背景是唐王朝和地方
割据势力之间的长期战争。
二、朗读、赏析
1、听朗读录音。
2、自由朗读。
3、读诗韵:读准字音和节奏。
明确: 1-2句 “紧张 壮烈 ”
3-6句 “凝重 悲壮 ”
7-8句 “坚定 豪迈 ”
4、解诗意
《雁门太守行》诗人选取三个画面描写军旅生活:一个在白天,表现官军戒备森严;一个在黄
昏前,表现刻苦练兵;一个在中夜,写官军出其不意的袭击敌人。尾联以抒写官军全体将士心
愿的方式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政治立场:维护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
5、悟诗情:理解诗意
(1)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请学生回答:
通过读诗 ,你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联想到了什么 ?感受到了什么 ?诗的最后两句,你是怎么理
解的?你认为诗的主题是什么? (学生讨论 )
①师归纳:
黑云 —— 使人联想到大敌当前的形势,形势紧急;
金鳞 —— 戒备森严,显示出不可侵犯的气概。
燕脂 —— 更浓的紫色透出肃杀之气,仿佛战士的鲜血染成。
红旗 —— 红旗半卷,写出行军的诡秘。
角声满天、鼓寒声沉 给人庄严壮烈的感觉
②诗的最后两句:运用典故,点明主旨,以抒写官军全体将士心愿的方式表现了诗人坚定地政
治立场,即誓死报效朝廷的决心和爱国情感。
③这是一首政治抒情诗,诗人用极其简洁的方式从总体上概括了这场战争的艰苦性,高度赞扬
了官军将士们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给他们的斗争染上了悲壮的色彩 —— 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
说这是一支振奋人心的战歌。
6、品诗言:感受形象美
(1)首句运用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现在人们常用 “黑云压城 ”来形容什么?
首句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现在人们常用 “黑云压
城 ”来形容局势的危急。
(2 )简要赏析 “甲光向日金鳞开 ”中 “开 ”字的妙处。
“开 ”形象地展示出将士们饱满的情绪,与 “摧 ”字相对,更反衬出边防将士维护国家统一的无畏
精神。
(3)第三、四句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战争的?
作者没有从正面描绘两军短兵相接、兵刃交加的厮杀场面,而是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来写战
斗的激烈和悲壮。用呜咽的角声、紫红的秋色,渲染悲壮惨烈的气氛,写激战中边塞风光的悲
壮之美。
(4 )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写出了战士们什么样的精神状态?
红旗 “半卷 ”是为乘夜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DB37T4871-2025 城市轨道交通试运行技术规范.pdf VIP
- 医疗美容病历书写基本规范.docx
- 最新2023版知识产权贯标GBT29490表单 知识产权组织环境、相关方需要和期望分析一览表[知识产权合规管理体系文件].docx
- 冰雪雕设计及制作工程招标示范文本.doc VIP
- 广州恩宁路历史文化街区永庆坊微改造正式.pptx VIP
- 19028 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工程施工项目) (1).docx VIP
- 嘉世咨询-嘉世咨询2025中国集换式卡牌市场现状报告.pdf
- 招生话术培训课件.ppt VIP
- 教学课件-看得见的声音-.pptx VIP
- 安徽省血液透析管理规范.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