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闲话姑奶奶史学毕业论文
正文
摘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发现不少未婚的姑娘在与人开玩笑时,常以“姑奶奶”自居。在一些影视剧中,我们有时也会看到这样的场景:某女士与人争吵时,一手叉腰道:“要知道姑奶奶可不是好惹的,看你能把我怎么样?”那么,“姑奶奶”的称谓到底是怎么发展
关键字:闲话,姑奶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发现,不少,未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发现不少未婚的姑娘在与人开玩笑时,常以“姑奶奶”自居。在一些影视剧中,我们有时也会看到这样的场景:某女士与人争吵时,一手叉腰道:“要知道姑奶奶可不是好惹的,看你能把我怎么样?”那么,“姑奶奶”的称谓到底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呢?为什么又“不好惹”呢?
早在清朝时期,北京城里流行着这样一条谚语:“鸡不啼,狗不咬,十八的姑娘满街跑”。当时,京城八旗人家把没有许配的姑娘看得十分尊贵,无论父母兄嫂,都尊称其一声“姑奶奶”。大户人家往往对“姑奶奶”迁就、放纵、娇惯,因而“姑奶奶”们获得了“不守规矩”的自由。在北京城内的茶楼、酒馆、戏园、球房等处,人们随时可见“姑奶奶”辈的衣香鬓影,杂沓于万头攒动之中。特别是逢年过节之时,无数红男绿女结伴逛游,“姑奶奶”们自然也盛装艳服,到茶棚中男女杂坐,饮茶调情。
“姑奶奶”们这些“不规矩”的行为,引起社会多方面的非议,一位词人所撰《竹枝词》最具代表性:“狂且四面坐中央,目电频加白面郎;说是名门还北里,教人纳闷是新妆”。简直把“名门闺秀”骂成了“北里野鸡”。京师警察厅为此专门贴出告示,谕令“茶棚中男女必须分座”,并出动警员进行巡查。但分开坐却不能阻止男女眉目传情,于是有人对警察厅处置“姑奶奶”们吃茶“不规矩”的办法作了打油诗:“隔座娇音唤吃茶,渴犹未解眼先花;而今事事皆皮相,第一须生好脑瓜”。“警察巡逻也太勤,茶棚男女座须分;目中各有阴阳电,空向晴天激雨云。”警方见“男女分座”的谕令没能约束“姑奶奶”们的“不规矩”行为,便又出新招,明令“禁止妇女入茶座吃茶”。然而有令难行,有禁难止,一般五陵年少,仍作穿花蝴蝶,依依裙裾间。警察巡查时若发现此类“不规矩”行为,便大声呵叱,于是又有骚人吟曰:“只恐狂蜂浪蝶多,安排警察去巡逻;指挥棍子迎头击,打散鸳鸯却是他”。由此看来,“姑奶奶”们在清代当属那类“开风气之先”的“新潮人物”
至于说家境不是很宽裕的“姑奶奶”们,自然无钱去赶浪潮、追时髦,但也享有一般汉族女子所无的“不守规矩”的特权。每天的开门七件事,仍然是“姑奶奶”们亲自去各商铺购买。据说当年慈禧太后待在闺中时,也常常挎着菜篮到东城的一家油盐店购买食物。店主还经常以其粗手刮一刮这位“姑奶奶”天生丽质的小鼻子。不过,店主当时万万没想到“刮”这位“姑奶奶”鼻子的后果。等到“姑奶奶”垂帘听政后,一次与其弟谈家事时询问到这家油盐店店主。店主闻讯后惊悸万分,坠井而死。
“姑奶奶”之所以尊贵,大约是因为清宫中的“秀女”都在旗人官宦人家中选取,谁知待在闺中的少女将来会不会是皇后呢。所以,“姑奶奶”总是惹不得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