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之写景艺术》课件.pptVIP

人教版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之写景艺术》课件.ppt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参考答案 1.动静结合,“雁飞”是动景,“白雪”是静景,动静结合,写出了边地特有的景象。 2.视听角度,“雁飞”“白草”“雪”“黄榆”是目中所见,“笳”声是耳中所闻,调动视觉听觉,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3.色彩点染(或色彩渲染),“白”“黄”的色彩点染,写出了边地景色的单调。 2.(2015安徽卷) 月圆① 【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②。 未缺③空山静,高悬列宿④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①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所作②绮逾依,这里指光彩更加柔美。③未缺:指月圆。④列宿:众星。 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4分) 参考答案 遥想故园桂花开放,是虚写;眼前清辉,是实写。故园桂花正该开放,虚中有实;万里清辉,实中有虚。虚实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寄托了诗人渴盼万家团圆的美好愿望。 ★(山东省威海市2016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 吴文英 山远翠眉长,高处凄凉。菊花清瘦杜秋娘①。净洗绿杯牵露井,聊荐幽香②。 乌帽③压吴霜,风力偏狂。一年佳节过西厢。秋色雁声愁几许,都在斜阳。 【注】①杜秋娘,泛指美丽动人的歌妓。②牵露井,即打来清冽的井水。荐:献上。③乌帽,即黑帽,隋唐之后流行于民间 试分析上阕画线句子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4分) 参考答案 1.运用比拟(比喻)手法,以人拟(喻)菊,写出菊的纤弱美态(或“以眉喻山,写出远山绵延之态”); 2.由远及近(远近结合),远望绵延苍翠的寒山是远景,清瘦袅娜菊花是近景,远近结合营造了清凉萧条的氛围。 (每点2分,手法和分析各占1分) ★★(山东省济南市2016届高三5月针对性考试) 广阳山道中 李攀龙 出峡还何地?松杉郁不开。 雷声千嶂落,雨色万峰来。 地胜纡王事①,年饥损吏才。 难将忧国泪,涕泣向蒿莱②。 注:①纡王事,指为君王服劳效忠的事得到暂时的宽缓。②蒿莱,指草野。   这首诗是如何写景的?请简要分析。(需答出两点)(4分) 参考答案 1.首联巧妙的设问,形象地写出了峡谷中山路蜿蜒、松杉蔽日的特点,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2.颔联运用夸张的手法,极写雷声仿佛从千重山巅跌落、暴雨好似从万座高峰倾泻而出的景象,用语豪壮,给人以强烈的听觉和视觉震撼。   巧妙设问,视听结合,声色结合,动静结合,夸张手法等等。分析略。(答出两点,一点2分;要点1分,分析1分。意思对即可。) 诗歌写景手法解读 古人描写景物时,为了追求表达效果,就经常使用某种写景手法,更多的时候是多种写景手法综合运用。这些手法都是为景物而服务的,但是不同的手法产生的效果也是不同的。为了大家能更好地理解这些手法及其效果,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些熟悉的诗歌。 一、列锦 列锦,是只用名词或名词短语摹景叙事、抒情言志,从而构成一幅生动感人画面的修辞手法。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千古传诵的名句,仅仅十字就写出了六种景物: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没有一个动词,而人、物的动作尽在此中;未用一个字抒情,而情思尽溢于言外。这就是列锦的妙处:虽不假雕饰,但能传神描摹事物。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几个名词的排列,勾勒了一幅凄清萧索的清晨景色图,曲折地透露出早行旅人孤独的心境和羁旅行役的艰辛。 二、白描 白描是以单笔勾勒为特点,强调简单质朴,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其作用是语言简洁洗练,真切自然地表现出事物特征。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诗人连用九个名词,以白描简笔勾勒出“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个意象,描绘出一幅苍凉寂寥的秋景图,表现出浓烈的思乡之情。 ???? 三、虚实结合 ???? 虚是过往的、想象中的景、事;实是指眼前的、现实的景、事;两者交织起来描写事物的手法就是虚实结合。柳永的《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这是眼前的实景,后面又写到:“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一个“念”字,让我们知道这是在写离别后途中之景,很显然是诗人的想象,营造出一种旷远迷茫的意境。 此处写景,实实虚虚,虚实相生,共同渲染出离情的浓重,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 四、点面结合。 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前两句写所有的山林与路径呈现出深冬时节,万籁俱寂、人迹罕至的画面,这是“面”的描绘,写出环境的苦寒与孤寂;后两句中,孤舟行船、独钓江雪的蓑笠翁是整个画面的中心,是“点”的描绘。全诗由面及点,突出人物卓然独立、坚韧不拔的气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qing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