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6年级语文教案: 第2讲 记叙文的修辞手法.docVIP

小学6年级语文教案: 第2讲 记叙文的修辞手法.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1 辅导教案 学员姓名: 学科教师: 年 级:六年级 辅导科目:语文 授课日期 ××年××月××日 时间 A / B / C / D / E / F段 主题 第2讲 记叙文的修辞手法 教学内容 1. 能够准确辨别各种修辞手法,体会其作用 2. 能够在具体题目中学会运用修辞手法的解题技巧 教法指导: 教师用导入环节,做趣味互动,与学生通过猜谜,找到与修辞知识点相关的特点,进行探索、思考。可PK、讨论,激发学生互动、探究的兴趣。评比出修辞大王! 2、结合上节课课后预习,完成练习。可以合作,生与生相互讨论、探索,也可PK,谁说的最准确。比一比谁是答题王!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玩一个经典的游戏,我猜我猜我猜猜猜。 1、头戴红顶帽,身穿白布袄。走路像摇船,说话像驴叫。(猜一动物) 请问,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拟人、比喻 2、长长的黄鳝,短短的泥鳅。弯弯的虾米,倒挂的石榴。(猜一日常用具)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3、一个小姑娘,生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裳,坐在绿洲上。(猜一植物) 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师:通过刚才的猜谜游戏,我们发现恰当运用修辞手法,能够增添生活的趣味,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修辞手法的课堂,来领悟修辞的无限魅力。 教法指导: 1、专题知识梳理模块有部分会出现重复,请大家采取灵活的策略来处理本部分。例如学生基础较好,老师可采用回顾式、提问式等方式进行知识梳理。 2、注意由于学生年龄段较低,知识梳理时尽量不要完全复述教案,多使用一些联想和简单、直白的语言,便于学生理解。 3、知识梳理中,修辞的讲解要注意生动有趣,结合学生的生活进行讲解,如:比喻脸红,可以说:我们班的这位同学,脸蛋红的好像苹果或进行夸张,可以说:某位同学眼睛太大了,大得像牛眼一样。 4、注意和学生的交流互动,每个知识点讲完,随时关注到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自己的讲授语言。其余部分,可根据课堂学生程度和进度,略讲。 一、比喻 (1)基础知识: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根本不同的两种事物之间的相似点作比。 比喻有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在小学阶段重点应掌握明喻,句中往往用“像”、“像……一样”、“仿佛”、“犹如”、“如同”等把被比喻的事物和比喻的事物联系起来。如:“美丽的小兴安岭像一座大花园。”句中把小兴安岭比作大花园,用大花园来比小兴安岭。 (2)在运用比喻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同类事物之间不能打比方。例如:“一颗炮弹像重磅炸弹一样,在敌人的阵地上炸开了。”“炮弹”和“炸弹”是同类事物,不能构成比喻。 2、作比的事物同被比的事物之间,如果没有相似点,不能构成比喻。例如:“在山脚下仰望,蓝天夹在群山之间,好像朵朵梅花悬在头上。”“蓝天”和“梅花”虽不是同类,但没有相似点,所以打比方不恰当。 3、比喻也有褒贬之分,运用时要注意感情色彩。例如:“她似乎感到德国军官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句中把德国军官的眼睛比作恶狼,突出其凶残,含有强烈的憎恨。 总之,在写作中,恰当地运用比喻,能使语言生动,富有表现力。 二、拟人 拟人就是把事物当作人来描写,使它具有人的语言、动作或思想、情感等。如:“冬天过去了,微风悄悄地送来了春天,柳条儿舒展开身子,快活地跳起了舞。”作者把“微风”、“麦苗”都当作人来写,显示出了充满活力的春天来到。 运用拟人手法,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从而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如“高梁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句中没有出现人,但人的动作“涨”、“笑”形象地表现出了高梁成熟红通通,稻子成熟沉甸甸的情景,进而让人感受到秋天丰收的美景。 总之,巧妙、自然地运用拟人这一修辞手法,能使文章趣味盎然。 三、夸张 (1)基础知识: 夸张就是一种为了表达强烈的情感,故意夸大或缩小某_事物的某种特征的修辞手法。 我们常听到李白的佳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诗中都夸大了瀑布和白发长的特点。可这种夸大的描述是在客观现实基础上的描述,具有本质上的真实,毕竟那瀑布长长的,一泻千里呀!所以,李白的这两句夸张句被诵为千古佳句。 (2)运用夸张要注意两点: ①必须注意真实。夸张虽然“言过其实”,但这是从表面上看;从本质上看,它是有生活依据,合乎事理的。“桂子花开,十里飘香。”桂花香味确实比其他香味飘得远,才可说“十里飘香”。相反,人身上洒的香水就不能这样说了。 ②夸张要明显,不能又像夸张又像事实。“一天等于二十年”是明显的夸张;“一年干了两年的活儿”,就可能是事实了。“万斤重担不畏难。”一看就知是夸张,可“我一担挑得起一千三”那就要被人家

文档评论(0)

学习让人进步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活到老,学到老!知识无价!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