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更多作品请搜索: /Wu2UP * 更多作品请搜索: /Wu2UP * * * * * 更多作品请搜索: /Wu2UP * 更多作品请搜索: /Wu2UP * 更多作品请搜索: /Wu2UP * 更多作品请搜索: /Wu2UP * 更多作品请搜索: /Wu2UP * 更多作品请搜索: /Wu2UP * 更多作品请搜索: /Wu2UP * 更多作品请搜索: /Wu2UP * 更多作品请搜索: /Wu2UP * 5 感受的根源 听到不中听的话:四种选择 非暴力沟通强调,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 第一种是认为自己犯了错。 例如,有人气愤地说:“我从没有见过像你这么自私的人!”这时,我们可能会自责:“哦,我没有考虑别人的感受,真是太自私了!”这会导致我们内疚、惭愧,甚至厌恶自己。 第二种是指责对方。 这时,我们也许会驳斥对方:“你没有权利这么说!我一直都很在乎你的感受。你才自私!”在争吵时,我们一般会感到恼怒。 第三种是了解我们的感受和需要。 这时,我们可能会发现我们有些伤心,因为我们看重信任和接纳。 第四种是用心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这时,我们也许就会想“他伤心可能是因为他需要体贴和支持”。 通过了解我们的需要、愿望、期待以及想法,我们不再指责他人,而承认我们的感受源于自身。 5 感受的根源 从“情感的奴隶”到“生活的主人” 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个人成长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情感的奴隶” 在这个阶段,我们相信自己需要为他人负责——让他人快乐是我们的义务。如果别人不高兴,我们就会感到不安,觉得自己有责任做点什么。此时,我们特别容易把亲人看作是负担。 第二阶段:“面目可憎” 在这个阶段,我们发现,为他人的情绪负责,牺牲自己迎合他人,代价实在很大。想到日子过得这么憋屈,我们可能会很恼怒。此时,如果遭遇他人的痛苦,我们可能就会无动于衷:“这是你自己的问题!和我有什么关系?!”虽然不再愿意为他人负责,但我们还心存疑虑。因此,我们的态度也就显得生硬。 5 感受的根源 从“情感的奴隶”到“生活的主人” 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个人成长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情感的奴隶” 在这个阶段,我们相信自己需要为他人负责——让他人快乐是我们的义务。如果别人不高兴,我们就会感到不安,觉得自己有责任做点什么。此时,我们特别容易把亲人看作是负担。 第二阶段:“面目可憎” 在这个阶段,我们发现,为他人的情绪负责,牺牲自己迎合他人,代价实在很大。想到日子过得这么憋屈,我们可能会很恼怒。此时,如果遭遇他人的痛苦,我们可能就会无动于衷:“这是你自己的问题!和我有什么关系?!”虽然不再愿意为他人负责,但我们还心存疑虑。因此,我们的态度也就显得生硬。 5 感受的根源 从“情感的奴隶”到“生活的主人” 第三阶段:“生活的主人” 在这个阶段,我们乐于互助。我们帮助他人,是出于爱,而不是出于恐惧、内疚或惭愧。那是自由而快乐的行为。此时,我们意识到,虽然我们对自己的意愿、感受和行动负有完全的责任,但无法为他人负责。我们还发现;人与人相互依存,损人无法真正利己。非暴力沟通正是想帮助我们表达自己,又关心他人。 作者女儿玛拉的经历。她以前是个“有礼貌的小女孩”,对别人的要求,总是百依百顺。她习惯于委屈自己来迎合他人。注意到这个情况后,我想鼓励她大胆地说出心里话。当我告诉她我的看法,她哭了。她很无奈地说:“但是,爸爸,我不想让任何人失望!”我回答说,真诚待人比委曲求全更为可贵。如果别人感到不安,我们可以认真倾听,但无须责备自己。 不久以后,我就发现玛拉有了变化。有一次,她学校的校长打电话给我。他告诉我,他在学校和玛拉说“校内不能穿牛仔裤”,玛拉没好气地回答“见鬼去吧,你”。我很高兴,玛拉终于能够说出心里话。当然,他还要学着尊重他人的需要——我相信,这只是时间问题。 5 感受的根源 小结 他人的言行也许和我们的感受有关,但并不是我们感受的起因。感受根源于我们自身的需要——非暴力沟通的第三个要素。 听到不中听的话时,我们可以有四种选择:1)责备自己;2)指责他人;3)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4)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对他人的指责、批评、评论以及分析反映了我们的需要和价值观。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反之,如果直接说出我们的需要,其他人就较有可能作出积极的回应。 个人成长一般会经历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