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第2天 语言运用+论述类文本(二).pdfVIP

高考语文复习第2天 语言运用+论述类文本(二).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 2 天 语言运用+论述类文本(二) 一、语言文字运用(12 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①最近,朋友圈等社交媒体不断被 “丢书大作战”刷屏,这个公益活动源于英国伦敦, 现在也正在我国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②江苏宜兴的朋友告诉我,只有保证了泥质、工具、款识,甚至做壶的心境等诸多条 件,才能做出一把珠圆玉润的精品壶。 ③达尔维什作为一个享誉世界诗坛的诗人,除了在阿拉伯世界耳熟能详,也为中国诗 人和诗歌读者熟知。 ④在本次公益阅读推广活动中,与会专家们对儿童图画书、童话诗、幻想文学等不同 类型的儿童文学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学理分析和细致入微的文本解读。 ⑤元好问认为,写诗就是要抒发真性情,要表达个人的感受,如果人家如何,自己就 跟着如何,随人俯仰、陈陈相因,就太可怜了。 ⑥动物专家认为,在人类对待野生动物的问题上, “天地之漠漠无亲”是大慈悲,人 类的小德小惠反是不仁。希望大家广而告之,众口铄金。 A .①②④        B .②③⑥ C.①④⑤ D .③⑤⑥ 解析:选 B ①如火如荼:形容大规模的行动气势旺盛,气氛热烈。使用正确。②珠 圆玉润:像珠子一样圆,像玉石一样光润。比喻歌声婉转优美,或诗文流畅明快。使用不 当。③耳熟能详:听得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使用不当。④鞭辟入里:形容 做学问切实,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使用正确。⑤陈陈相因:比喻沿袭老一套,无 创造革新。使用正确。⑥众口铄金:众口一词可以使金属熔化。原形容舆论的力量大,后 形容人多嘴杂,能混淆是非。使用不当。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 A .在瞬息万变的国际形势面前,美国越来越难以得心应手地应对各种挑战,其国际地 位是否会下降,将取决于美国政府为适应新的世界而调整的外交政策。 B .如同人类精神史上所有的经典一样,雷锋精神被时代一次次重新解读,被赋予一次 次新的生命因子,放射出耀眼的光芒,照亮前行的路。 C. “人肉搜索”已经不再是普通的网络行为,而是给某些当事人带来了物质和精神的 损害,这与传统的暴力事件性质接近,自然就进入了法律监管的范围。 D .网络文学委员会将大力开展网络文学理论研究和评论工作,采用多种形式和渠道团 结联络并服务网络作家,不断推出网络文学的精品力作。 解析:选 A B 项,语序不当,两个 “一次次”应分别放在 “被时代”“被赋予”的前 面。C 项,成分残缺,应在 “损害”后加 “的行为”。D 项,搭配不当, “采用”和 “渠道” 不搭配。 3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 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8 个字。(6 分) 氢能绿色环保,是十分理想的零碳能源。但是,氢气当前主要从石油中制取,成本非 常高。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索:①                  ?30 多年前,科 学家就发现绿藻细胞中存在着一种氢酶。当它被激活后,绿藻进行光合作用时就能产生氢 气。氢酶被激活产生氢气这种情况,是绿藻在应对缺氧的状况下,产生的一种应激反应。 能否②                 ?浙江大学研究人员通过跨学科合作,给绿 藻细胞披上一层二氧化硅 “外衣”,③                   ,每升绿 藻可以产生 17 毫升氢气。 解析:本语段的话题是 “氢气”,文段首先介绍了氢气的来源,然后介绍提取氢气的方 法。①处,由前文 “氢气当前主要从石油中制取,成本非常高”可知,科学家们一直在探 索的应该是 “成本低”的制取方式,故应填 “能否用成本更低的方式来制取氢气”之类的 句子。②处,由前文可知,氢酶产生氢气的条件是在缺氧的情况下被激活,然后绿藻进行 光合作用产生氢气,且此句以 “能否”开头,故应填 “用激活绿藻中氢酶的方式来制取氢 气呢”之类的问句。③处,由前文 “给绿藻细胞披上一层二氧化硅 ‘外衣’”可以看出, 这是使氢酶缺氧的技术手段,缺氧就能激活氢酶,然后绿藻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氢气,故此 处应填 “使绿藻被激活并利用光合作用产生氢气”之类的句子。 参考答案:①能否用成本更低的方式来制取氢气 ②用激活绿藻中氢酶的方式来制取 氢气呢 ③使绿藻被激活并利用光合作用产生氢气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学习让人进步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活到老,学到老!知识无价!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