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病护理查房参考课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 * * * * * * * * * * 拔火罐的护理查房 (腰痛病) 庄利华 2018.2 * * 主要内容 查房目的 病例介绍 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治疗措施(拔火罐) 护理效果评价 * 二、病例介绍 02 点击添加标题文字 点击添加标题文字 拔罐法的概念 以罐为工具,利用多种方法,排除罐内空气,使其变成负压,并吸附于施术部(或穴位), 对其产生温热刺激,使局部发生充血或瘀血的现象,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外治法。 * 二·病例介绍 测:T37℃ P76次/分 R19次/分 BP:120/80mmHg 诊断:腰痛病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CT:L4-5椎间盘突出伴椎管及右侧隐窝狭窄,L5-S1椎间盘突出 患者:男,43岁,因“腰痛两周余,加重一天”门诊拟“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收治入院,扶入病房。 入院时:神清,精神差,诉腰部中间疼痛明显,小腹坠胀感,行走不能,纳可,二便调。 既往史:高血压病5年,未正规治疗 病例 * 三·治疗措施 通经活血、祛瘀止痛 消肿止痛 改善微循环 治疗 01 03 02 西药予甘露醇、地塞米松、地奥司明片,乙哌立松等消肿止痛。 中药以通经活血、祛瘀止痛为目的配合针灸、推拿、热敷、拔火罐、中药离子导入等中医操作。 中频脉冲改善微循环, 卧硬板床,慎起居,避风寒,畅情志。 * 【概 述】 拔罐法的概念 以罐为工具,利用多种方法,排除罐内空气,使其变成负压,并吸附于施术部(或穴位), 对其产生温热刺激,使局部发生充血或瘀血的现象,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外治法。 * 拔罐法的原理 机械刺激 温热效应 解毒 生物作用 * 【罐具的种类】 竹筒 陶土罐 玻璃罐 抽气罐 穴位负压 吸引罐 * 【拔罐的分类】 (一)按排气方法分类 (二)按拔罐形式分类 (三)按综合运用分类 单罐 多罐 闪罐 留罐 走罐 水罐 抽气罐 挤压罐 药罐 针罐 刺血 (刺络) 拔罐 * 【吸拔的方法】 (一)拔火罐法 (二)拔水(药)罐法 (三)穴位负压吸引拔罐法 投火法 滴酒法 闪火法 架火法 * * 【拔罐法的应用】 单罐 闪罐 留罐 走罐 针罐 药罐 刺血 (刺络)罐 * 【起罐的方法】 * 罐斑------皮肤发生颜色和形态的变化 表现为皮肤潮红、紫红或紫黑色瘀血,伴热痛感,是体内病理的反映。 * 【拔罐后皮肤变化的临床意义】 罐斑------皮肤发生颜色和形态的变化 表现为皮肤潮红、紫红或紫黑色瘀血,伴热痛感,是体内病理的反映。 紫红或紫黑色------ 血瘀证或热毒证(合并发热 或丹痧者) 水泡、水肿或水气------体内湿盛,或感受潮 无皮色变化,触之不温------虚寒证 微痒或皮纹------风证 * * 【适应症及禁忌症】 (一)适应症: (二)禁忌症: 病人:凝血机制障碍者,皮肤过敏者 部位:溃疡、水肿,肿瘤和大血管处, 孕妇腹部及腰骶部。 状态:高热、抽搐 * 【实施程序】 评估 准备 操作步骤 注意事项 效果评价 过敏史 皮肤完整性和敏感度 经孕史 舒适 无烫伤 安全用火 * 护士 用物 (以拔火罐,闪火法为例) 治疗盘内放罐具、止血钳、95%酒精棉球、火柴、酒精灯、小口瓶、必要时备大毛巾和屏风。 * *操作步骤 查对1—体位—选穴(遵医嘱)—清洁穴位(保暖)查对2—查罐—点火—一手持钳点燃棉球,一手持罐—棉球在罐内绕2圈—吸拔—检查—保暖—查对3—交代病人有关注意事项(留罐15-20`)—起罐—清洁皮肤—按摩—整理—签名 * *注意事项 (一)?舒适持久体位,避免吹风,保暖。 (二) 查罐,动作要稳、准、快,避免损伤(防止 烫伤和起罐时强拉)。 (三)出现水泡应正确处理。 (四)局部发热、发紧、发酸、疼痛、灼热,应取下重拔。 (五)有晕罐先兆应及时

文档评论(0)

WJDT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