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從輔導諮商看創傷陪伴 嘉義基督教醫院精神科 許世輝臨床心理師 輔導諮商的角色與功能 透過特定的關係 提供必要的生活資源 提供必要有用的資訊 協助個人在混亂的情緒與思考中獲得安定 重新界定自己與外界危機事件的關係 藉由內在與外在的支持力量,來到新的有效能的生活規律 定義創傷事件(根據DSM診斷準則) 1.經驗、目擊、面對事件。事件涉及構成威脅死亡或嚴重傷害。 2.造成強烈害怕、無助感、恐怖感受。 創傷事件帶來的影響 1.痛苦回憶闖入心頭。影像、思想、 知覺。(兒童重複扮演相關遊戲) 2.帶著痛苦夢見此事件(兒童為惡夢) 3.彷彿事件再度發生的行動或感受 4.處在類似情境,感覺強烈心理痛苦。 5.處在類似情境,有著生理反應 1.努力逃避有關之思想、感受、談話。 2.逃避引發回憶的活動、地方、人物。 3.無法回想創傷事件重要部份 4.對重要活動顯著降低興趣或參與 5.疏離的感受或與他人疏遠 6.情感範圍侷限(如不能有愛的感受) 7.對前途悲觀 @上述表現超過一個月 災難事件後的表現 憤怒(攻擊):原本就不應該發生的 哀傷:失落的反應 焦慮:對現在和未來都沒有把握 無望(憂鬱):無助感 壓抑:在缺乏良好疏通管道,或需承擔復原責任時。 自責(自傷):為災難的原因和情感找尋出口 輔導諮商的一般原則 在概念上 1.創傷後會有的諸般反應,是自然的。 2.不去想,不去談並非長久之計。 3.對於與創傷事件有關的人事物都避免評論。 4.除非與當事人極為熟悉,對事件也極為明瞭,這樣的評論不會引發當事人強烈無法控制的情緒和行為反應。 5.安靜的陪伴。 輔導諮商的一般原則 在環境設施部分 1.提供安全的情境,去除危險的因子。 2.可信賴的人在身邊,或者可以隨時找到(對話)。 3.提供書面的安心文宣,讓心境得到指引。 輔導諮商的一般原則 在作法上 1.及時的安心宣導 2.做情緒和創傷症狀的篩檢 3.執行團體情緒抒發,壓力抒解活動 4.透過活動探討創傷事件帶來的影響,重新詮釋創傷事件的意義。 5.針對高危險群進行個別或小團體的輔導。 6.對於出現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者做必要的轉介。 輔導諮商的一般原則 在技術上:與哀哭的同哀哭 1.傾聽 2.真實深層的同理 3.提供必要的保證 4.引導當事人寫下(說出)對於創傷事件的 瞭解,感受,想法,反應,解釋等。 5.提供當事人容易獲取的支持資源的訊息 創傷後心理急救的目標(摘自Psychological First Aid 2nd 中文版。來源:臨床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 以不侵犯且慈悲憐憫的態度,建立人性化的關係連結。 提高立即且持續的安全感,並提供生理及情感方面的舒適。 協助被情緒淹沒(overwhelmed)與煩亂的倖存者平靜地適應當前環境。 協助倖存者具體告訴你他們立即需要與關注什麼,在適當時機下,同時收集額外資訊。 提供倖存者實際的幫助與資訊,協助他們處理當前的需要與關注。 儘快讓倖存者與其社會支持網絡建立連結,包括家庭成員、朋友、鄰居與社區援助資源。 支持適應性因應、承認處理的努力與力量、並賦權倖存者;鼓勵成人、孩童與家庭在復原過程中採取主動角色。 提供可能協助倖存者有效處理災後心理衝擊的資訊。 確認你所能提供的幫助,並且在適當的時機下,將倖存者連結至其他災難應變團隊的成員,或當地的復原系統、心理衛生服務機構、公家服務機關、及組織,以促進倖存者災後努力應變的持續性。 心理急救指引摘要 首先有禮地觀察,不要打擾。接著,詢問簡單且尊重的問題,以決定你能如何提供協助。 通常,進行接觸最好的方式就是提供實際的援助(食物、水、毯子)。 僅在觀察過的情境、個體、或家庭,且判斷接觸可能不會唐突與干擾時,才開啟首次接觸。 接觸災民時要有心理準備,其可能不願接觸或情緒過度氾濫。 平靜地談話。必須保持耐心、有回應、且敏感。 若倖存者想說話時,做好傾聽的準備,傾聽的焦點應放在他們想告訴你什麼、以及你能如何提供協助。 指認出倖存者為了維持安全與達到目前情況已作的正面行為。 給予直接處理倖存者立即目標的資訊,並且重複澄清解決方式是否合乎需要。 給予個案正確且合乎年齡的資訊。 當透過翻譯員(translator)或口譯員(interpreter)與個案溝通時,應目視你的對象並面朝其說話,而非朝著翻譯員或口譯員說。 謹記心理急救的目標在於減低不適感、協助他們處理目前所需、及促進適應性功能的運作,而不是引出創傷經驗與失落的細節。 應該避免的行為 不要對個體目前或先前經歷的事情作預先假設。 不要假定所有經歷災難者都會產生創傷。 不要疾病化。經歷災難者產生的多數急性反應是可理解與預期的。不要將反應標定為「症狀」,或使用諸如「診斷」、「疾病」、或「違常」等字眼。 不要以駁斥或施惠的態度對待倖存者,或聚焦在其無助、軟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