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第二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第9课 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课件 北师大版1.pptVIP

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第二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第9课 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课件 北师大版1.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 9 课 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 列举陈独秀、胡适、鲁迅等新 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 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 中的地位和作用。 知道鲁迅、徐悲鸿、聂耳、冼 星海等人的主要成就。 【课程标准】 一、教学目标 知道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了解新 文化运动在中国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 影响。 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 要代表人物及其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阅读新文化时期有关作者的作品,开 展读书交流会。 客观的评价新文化运动,学习正确分 析历史事件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内容,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以 及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不断追求真理的精 神 。 认识到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是中国资产 阶级为打破封建束缚而在思想文化上开展的 启蒙运动。 二、教材分析 辛亥革命后,中国出现了一场声势浩大 的思想解放运动 —— 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 动是在“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 命”都没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的背景下 开始的,一些先进的中国人想要学习西方的 思想文化,以挽救中国。在陈独秀、胡适等 人的带动下,新文化运动起到了“开民智” 的作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以后的中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提供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本课主要讲述了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情 况,主要内容有: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胡适发 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用白话文代替 文言文;陈独秀提出“文学革命”的口号; 鲁迅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三、学情分析 本课涉及的历史人物离现代学生的生 活比较久远,而且思想文化类型的学习又 是学生感到枯燥的。因此,要积极调动学 生的学习积极性,可提前布置学生课外查 找有关资料,以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课 堂上多采用学生讨论和交流学习感受的形 式进行。 四、教学过程 新 文 化 运 动 背景 代表人物 主要内容 意 义 陈独秀 —— 《新青年》 胡适 —— 倡导白话文 鲁迅 —— 《狂人日记》 1. 提倡民主 2. 提倡科学 3. 提倡新道德 4. 提倡新文化 导入新课 辛亥革命赶走了皇帝,迎来了共和。 但袁世凯上台后的倒行逆施,又使人们 陷入了无边的愤怒与彷徨之中,救国救 民的出路到底在何方?一些进步知识分 子找到了“德先生”和“赛先生”,这 两位“先生”给近代中国带来了什么变 化? 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建立,但袁世 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成果,民主共和制没 有真正实现。在北洋政府的统治下,中国 社会仍是一片黑暗。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 在参照西方国家的经验之后,认为中国也 要有一个“文艺复兴”运动,必须在思想 文化领域中掀起一场革命,与封建思想进 行斗争,以解放人们的思想。 陈 独 秀 陈独秀( 1880 — 1942 ),安徽怀宁人。 早年接受旧式教育,考中秀才,后来留学日 本,参加反清革命。辛亥革命时任安徽都督 府秘书长。袁世凯当政后,他目睹了国家的 动荡和社会的黑暗,创办了《新青年》,明 确提出“民主”和“科学”两大口号。他说: “我们现在认定的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 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 切的黑暗。” 人物(一) —— 陈独秀 《新青年》与 《青年杂志》 《新青年》和《青年杂志》 《新青年》,五四时期著名刊物。 1915 年 9 月 15 日 创刊于上海,陈独秀主编。原名《青年杂志》,从第 二卷起改名《新青年》。 1917 年,陈独秀出任北京大 学文科学长,编辑部随之迁往北京。此后李大钊、胡 适、鲁迅等人也参加了编辑工作。《新青年》高举民 主和科学的两大旗帜,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五四运动后,传播马克思主义。 1920 年编辑部又 迁回上海。从第八卷开始,成为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 组的机关刊物。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成为中共中央的 机关刊物。 1925 年 4 月后宣传革命统一战线及国民革 命运动。 1926 年停刊。 李 大 钊 李大钊,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 的创始人之一。 1889 年生,字守常,河北乐亭人。 1913 年北洋法政大学毕业后,到日本早稻田大学读书。曾参 加反袁运动。 1916 年回国,历任北京《晨钟报》总编辑、 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兼图书馆主任,《新青年》杂志编 辑。十月革命后,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发表《庶民 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创办《每周 评论》,积极领导五四运动。 1920 年,李大钊在北京组织共产主义小组。中国 共产党成立后,负责北方区党的工作。在国共合作期间, 帮助孙中山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参 与改组国民党的工作 ; 1927 年 4 月 6 日被军阀张作霖逮 捕, 28 日在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aohuife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