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专用高考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30讲百家争鸣课件新人教.ppt

山东专用高考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30讲百家争鸣课件新人教.ppt

  1.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材补缺】 儒家学派的历史观 1. “春秋笔法” : 儒家思想家只重视政治变迁而忽略社会经济基础 , 这就导致了他们不能 正确认识封建王朝治乱兴衰的真正原因——经济运行。因此他们只能用他们那套陈腐的 仁义道德观念去剪裁历史事实。所以一旦王朝兴盛 , 他们便齐声赞皇上英明 , 大臣贤良 , 是 施行儒家的仁义礼教的结果 ; 一旦王朝灭亡 , 他们便咒骂皇帝昏庸 , 奸臣当道 , 是仁义不施 的结果。因此 , 儒家历史学家笔下的历史是经过裁剪的历史 , 是不完整的。 2. 厚古薄今 : 孔子主张“厚古薄今” , 他要求人们效法夏商周的奴隶制“法先王” , 要人们 “克己”以恢复夏商周三代的“礼”。 3. 道德理想主义 : 儒家以仁、义、礼、智、信为个人道德修养的主要目标 , 以“内圣外王” 为君主道德修养的主要目标 , 虽然严重脱离了社会实际 , 无法实现。但是 , 它却为一代代儒 家知识分子提供了批判现实的精神力量 , 使中国古代君主制带有“开明”的色彩。 角度四 儒家与法家思想的比较 【典例 4 】 ( 2015 · 海南卷 ,1 ) 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 , 也相互影响。儒家与法 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 ( ) A. 重农抑商 B. 强调制度与秩序 C. 厚古薄今 D. 重视道德与人伦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儒家和法家思想的比较分析能力。先秦诸子百 家本质上都是治世之学 , 都是为治理国家出谋划策 , 所不同的是治理国家的办 法 , 儒家主张以德治国 , 强调仁和礼 , 法家主张君主专制 , 强调法治 ,B 项正确。 重农抑商在先秦时期是法家的主张 ,A 项错误。厚古薄今是儒家的历史观 , 是 法家极力反对的 ,C 项错误。重视道德与人伦是儒家的思想主张 , 法家并不重 视 ,D 项错误。 答案 : B 【教材补缺】 儒、墨、道、法的救世方案 1. 孔孟的以德治国方案的本质是道德救世。其途径是通过统治者及其附属的知 识阶层榜样的力量 , 调动起人们心中向善的根基 , 使全社会都成为道德人 , 进而实 现家庭和谐、社会和谐和对外和谐。西周初年的“礼治”是他们心目中的德治 样板。 2. 墨子的以爱治国方案的本质也是道德救世 , 不过他的道德不是孔孟的忠孝仁义 , 而是全社会成员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之心。其途径是教育全社会成员都有“爱 心”和爱的行动 , 建立政长系统和宗教信念以保证爱心的普遍实施 , 以爱维护社 会秩序 , 实现和谐。 3. 老庄的“以道治国”方案的本质是理念救世。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和人们的 心理变化规律都必须遵守 , 不可人为地予以破坏 , 这是他们的基本理念 ; 为追求人 的精神自由 , 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必须遵守 , 这是他们的另一基本理念。遵守自 然规律 , 实现“风调雨顺” ; 遵守社会规律 , 实现“国泰民安” ; 遵守心理变化规 律 , 实现“心态平衡” , 是他们社会和谐方案的基本内容。 4. 法家的“以法治国”方案的本质是制度救国。其途径是制定法律 , 建立执行法 律的行政系统 , 激励民众正当地争取物质利益和精神需要 , 制裁民众有碍社会利 益的行为 , 整个社会在权力制约下有序发展。 角度五 墨家的思想主张 【典例 5 】 ( 2010 · 山东卷 ,9 )“视人之国 , 若视其国 ; 视人之家 , 若视其家 ; 视人 之身 , 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 ( ) A. 儒家“仁爱”思想 B. 墨家“兼爱”思想 C. 儒家“礼治”思想 D. 墨家“非攻”思想 【试题分析】 这是墨子的话。大体意思是“看待别人国家就像自己的国家 , 看待别人的家族就像自己的家族 , 看待别人之身就像自己之身。”属于墨子 的“兼爱”思想。这道题注意不要联系到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 幼吾幼 以及人之幼” , 从而错选 A 项。注意儒家所宣扬的“仁爱”思想是有等级差别 的爱 , 不可能做到“视人之国 , 若视其国”。 答案 : B 角度六 墨子思想的特点 【典例 6 】 ( 2018 · 全国Ⅰ卷 ,24 ) 《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 “倍”的定义 , 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 , 还有机械制造方 面的记载。这反映出 , 《墨子》 ( ) A. 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B. 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C. 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 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 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主题线索】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及中国古代科技

文档评论(0)

ailuoju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