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教学案高品质版.pdfVIP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教学案高品质版.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教学案 江苏 秦葆 【教学目标】 1、掌握诗歌的表达技巧。 2、掌握诗歌的抒情方式。 【教学难重点】 1、掌握诗歌的表达技巧。 2、掌握诗歌的抒情方式。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课时:六课时 第一课时 一、真题体验 1. (四川卷)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 (8 分) 九日和韩魏公① 苏洵 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②。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③。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 注] 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韩魏公,时为丞相。②金罍,泛指酒盏。③曲台,指太常寺, 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妙在用三层对比强化了诗人忧愁之深和潜藏于胸的壮心未绝。佳节时不喜反忧,壮志在现 实中的落空与在醉酒豪言中的呈现, “久”与“偶”在时间上一长一短,正反对比,层层推进,准确地表达了 作者的内心世界。 2. (全国2 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 ( 其一 ) 朱熹 惆怅江头几树梅 ,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 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 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 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 二、解读考点 “表达技巧”是个广义的综合概念。它是指使诗歌形象更鲜明、语言更凝练、意境更蕴藉、诗歌的表现 力更强的所有方法。 “表达技巧”包括五个方面:一是修辞方法,二是描写手法,三是抒情手法,四是表现手 法,五是行文结构的技巧。 “表达技巧”是个宽泛的概念, “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结构技巧” “描写手法”等是具体的概念。如果 提问“表达技巧”这个宽泛的概念,则要首先从修辞手法角度考虑,然后把“表达技巧和表现手法”结合起 来考虑。 【设题模式】 直接提问: 该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该句(诗)使用了哪些表达技巧(或艺术手法或表现手法)? 间接提问: 该句(联、诗)是如何描写景物的(或如何表达感情的)?这类提问,答题时必须写出表达技巧。 【答题模式】 步骤一:用术语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 明手法 ] 步骤二:结合诗句阐释说明诗人运用了这种手法 [ 阐运用 ] 步骤三:此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刻画了什么形象,或表现了什么主旨 [ 析效果 ] 三、小试牛刀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蝶恋花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词的上片写整夜为相思苦恼。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表现主人公的情怀?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主要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步骤一)菊花笼罩着一片轻烟薄雾,似乎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像 在默默哭泣。天凉了,双栖的燕子也飞去了。只有无情的月亮,没完没了地照到天亮。这种无端迁怒,更表 现出主人公的烦闷。 (步骤二)烘托了游子(思妇、作者都可)的苦怀。 (步骤三) 第二课时 修辞手法的技巧 一、考点解读: 古人十分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采用比喻、拟人、象征、起兴等

文档评论(0)

MTY1526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