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 设计资料
1.1 工程概况
拟建工程位于回龙桥路南侧,通海路中学路东侧(详见平面布置图),主要建筑物的特征见表1—1。
表 1—1 拟建工程概况
建筑物名 称
幢
数
层
数
总占地
面积
(m2)
总高度
(m)
基础埋置深度(m)
荷载
kN
结构
类型
设计地坪标高
综合楼
1
7
2398
28
3
5400
框架
40.5
1.2 勘察依据和技术标准
(1)《建设工程勘察合同》
(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 50007—2001)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
(5)《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94)
(6)《土工实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
(7)《工程岩体实验方法标准》(GB/T 50266—99)
1.3 勘察目的、任务要求
根据工程特点和现行规范的要求,本次勘察拟达到如下目的:
(1)查明地质、构造、岩土性质、地下水情况;
(2)查明场地地层液化地层、土洞等不良地质现象;
(3)提供地基承载力,桩的端阻力和侧阻力;
(4)判定场地土类型,场地类别和地基的地震效应;
(5)对地基和基础设计方案提出建议;
(6)对基坑开挖和地下水控制提出建议;
(7)提出对不良地质现象的治理意见;
(8)提出地基处理方案建议。
1.4勘察工作
1.4.1 勘察方法和工作量
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场地复杂程度和地基复杂程度判定勘察等级为乙级。
1.4.2 勘探点布置
勘探点共计14个,勘探点间距为12.0—21.0m(详见勘探点平面图)。勘探点间距满足规范要求。
1.4.3 勘探孔深度
根据场地条件和建筑物特点在预计浅基础地方,按照规范《GB50021—2001》第4.1.18条的规定:勘探孔深不小于基础底面宽度的3倍,且不小于5m,在预计桩基础地方,按照规范《GB50021—2001》第4.9.4条的规定:勘探孔深按进入桩尖持力层3—5d,勘探孔基本满足要求。
根据勘探的任务和要求:本次完成的勘探的工作量见表1—2:
表 1—2 勘察工作量一览表
钻孔
14个
进尺
186.1m
标准贯入实验
18次/7孔
取岩样分析
6组/6孔
简易水文观测
3次
1.5 地形、地貌
拟建工程原始地貌上属于剥蚀堆积丘陵区丘岗、冲沟,场地设计地坪标高为40.5m,场地标高假定回龙桥路和通海路中学路交汇处(高程引测点)标高为40.11m,各孔标高36.00—40.50m,高差4.5m,主楼负一楼和网架篮球场基础底面标高位于一个水平面内,坐标系统为北京坐标系。
1.6 区域地质条件
1.6
本区域跨杨子准地台和华南褶皱系两个大地构造单元,处在江汉—洞庭湖断陷盆地的华容隆起区与湘东—鄂东断块隆起区的幕埠山上升的交界地区。
场地区域地质构造处于土马坳扇形背斜南翼、基地岩层倾向东北,倾角70。—75。。
从宏观上沙湖—岳阳—桃江断裂和湘江断裂是区内较大的断裂,它们是第四纪活动断裂,位于场地的西面,离场地较远,场地内无新构造通过。
1.6
拟建场区内基底为下元古界板溪群板岩,上覆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地层。
1.7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1.7
本次勘察查明,在钻探所达深度范围内,场地地层特性现分述如下:
杂填土() eq \o\ac(○,1)( eq \o\ac(○,1)为地层编号,下同):杂色,由粉质粘土、风化板岩块石和建筑垃圾等填成,不均匀,结构疏松,具孔隙,欠压实,新近填成。全区均有分布,层厚0.6—9.0m。
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粉质粘土 eq \o\ac(○,2):黄褐色、棕褐色,粘粒次之,湿—稍湿,呈软—可塑状态,摇振反映中,光泽反映中,干强度中,韧性中。层厚1.0—3.6m。
元古界板溪群(Pt)强风化板岩() eq \o\ac(○,3):黄褐色,泥质成分为主,粉砂质成分次之,变余结构、板状构造,上部已风化成土状,往下变为碎块状,强度逐渐增高。层厚0.6—5.0m。
元古界板溪群(Pt)中风化板岩() eq \o\ac(○,4):黄褐色,黑褐色,泥质成分为主,粉砂质成分次之,变余结构,板状构造,节理裂隙发育,节理裂隙面上见有褐色铁锰质浸染,岩芯呈短柱状。
上述各地层分布规律及野外特征等情况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和“钻孔柱状图”。
1.7
(1) 标准贯入试验
本次勘察为了了解各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在各土层进行的原位标贯试验,其结果见附表1—3。我们对标贯击数进行了校正,并用电脑根据规范进行了统计、修正,得出了各土层标贯击数的标准值(见表1—3)。
(2) 岩石试验
本次勘察在中风化板岩取岩样6组,作岩石单轴饱和状态下的抗压强试验,结果附后,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