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增分突破四 正确把握探究的 “ 全 ” 与 “ 深 ” 【考点解读】 散文文本由于其内容的 “ 散 ” 和意蕴情感的 “ 隐 ” 而增加了探究的难度。考生解答散文探究题存在的突出问 题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不能准确把握探究的角度,要么一条道 走到底,要么一味罗列要点, “ 多多益善 ” ;二是囿于文本,不 能够挖掘出文本固有之深意,或者一味求 “ 深 ” 而脱离了文本; 三是组织答案不得要领,或满足于列举,或满足于 “ 论述 ” 。 探究题不管是意蕴启示类还是技巧赏析类,其 “ 个性解读 ” 都是有规律可循的。二轮复习必须寻找到应对这一难点的有效方 法,形成成熟有效的答题意识。 一、 (2015· 重庆卷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甘森的西红柿 甘建华 从柴达木西部的尕斯库勒湖畔,沿着输油管线迤逦而来,路 上连草都很难看到一棵,天上飞鸟也不见踪影。笔直平坦的公路 上,伴随的只有连绵不绝的昆仑山。高原缺氧,旅途劳顿,我们 一直处于昏昏欲睡的状态。 走着走着,蓦然抬望眼,前方出现了十分醒目的几栋红顶房, 一眼望去仿若一座漂浮在茫茫瀚海之中的孤岛。莫非是日光水汽 折射下的海市蜃楼?司机轻咳一声,嗓中吐出四个清脆的字: “ 甘森到了。 ” 房屋精致稳固、庭院干净美观超乎我们的想象,生产区的整 洁、生活区的布局超乎我们的想象,就连院落正中的那几棵白杨 树,翠绿挺拔的雄姿也超乎我们的想象。更别说见到蔬菜大棚中 盛开的大丽花,嫩绿的小白菜,绿中泛红的青椒,美艳欲滴的西 红柿,真让我们一声连着一声地惊叹。 教导员宋代勇,从绿色蔬菜大棚里,摘下来三个西红柿,笑 嘻嘻地给我们一人递上一个。仔细端详着长相似心形、皮质似婴 儿的浆果,实在抵挡不住它的鲜嫩水灵。那样的沙甜,那样的微 酸,那样的美味,那样的滋润。以前我们吃过多少西红柿啊,怎 么就从来没有享受过这样味道醇正的口福呢? 口福之外,另有一种眼福等待着我们,这就是甘 森热泵站的亲情文化墙。一块制作精美的铝合金板, 上方写着: “ 家庭因你的平安而幸福,输油事业因你 的奉献而繁荣。 ” 这个西部荒漠深处的亲情文化墙,大多是一家三 口的全家福,照片下面的留言,既有妻子对丈夫的关 心,也有儿女对父母的惦念,还有孩子对远方父母的 祝愿。宋代勇说: “ 亲情文化是咱们中国人的传统美 德,每当看到这个广告牌,我们的心中都会泛起一股 温馨与暖意,只有好好工作,才能对得起家人的深情 厚意。 ” 宋代勇女儿是这样留言的: “ 您是家里的一片天, 没有了天空,鸽子就无法自由飞翔,多爱护身体。 ” 郭光元儿子: “ 您的坚忍不拔和铮铮铁骨是我永远的 榜样,我从您那儿汲取到奋发的力量,走过挫折,迈 向成功。 ” 青海土族职工甘述文两个小女儿甘卉、甘 婷: “ 上班多保重,没有你的爱,无论多豪华的家都 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家。 ” 我无法把几十则亲情话语一一抄录下来。记得当 时我的鼻孔是酸酸的,眼睛有些模糊,手有些颤抖, 字也有些歪斜,但我的感动却是的的确确的。 甘森的蒙古语意思就是 “ 苦水 ” 。花格输油 管道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原油输送管道,甘森热 泵站位于这条管道的中段,是社会依托条件最差、 自然条件最为艰苦的地方。它距花土沟镇 230 多 公里,距格尔木市 270 多公里,海拔 2 910 米。甘 森还是一个风口,据说西北风从此进入格尔木地 区,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刮风扬沙,最多 时站里一天能拉出去十吨的沙子,一年用过的扫 把不计其数。 站在甘森站的院落里,任凭强烈的紫外线照在脸上,我的思 绪飞越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 1954 年初夏,我的父辈们高喊 “ 到 柴达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 千里迢迢地来到异乡。尽 管黄沙漫漫,寒风呼啸,气候异常干燥,鼻孔里结着血痂,然而 他们不悔,都把这儿当成了自己的家园。 1958 年地中四井日喷原 油 800 吨,为当时步履艰难的祖国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使冷湖成 为继玉门、新疆、四川之后的第四大油田,迅速崛起。 原石油工业部的一位副部长当年在青海油田考察时,曾经潸 然泪下地说道: “ 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别说工作,只要能待住, 生活,也是英雄啊! ” 柴达木油田的英雄们以三代人艰苦卓绝的 奋斗精神和无私奉献的崇高美德,积 60 年两万多个日日夜夜之功, 造就了一个千万吨级的大油气田! 一步一回头,一生一世情。无论时光怎样流转,无论相 隔多么遥远,我都不会忘记柴达木沙海中的那座绿岛,绿 岛上那群默默工作的石油兄弟姊妹,以及他们亲切的笑容 和特别珍贵的亲情文化。 当然,还有那个味道格外甜美的西红柿。我得说,那是 我迄今吃过的味道最美的西红柿。 ( 有删改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