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国古代文学Ⅳ》课件:第一章 元杂剧概说.pptVIP

《中国古代文学Ⅳ》课件:第一章 元杂剧概说.ppt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文学Ⅳ 讲授:刘红娟 第一章 元杂剧概说 一、中国戏曲的形成与元杂剧的兴起 二、元杂剧的发展概况 三、元杂剧的体制特点 四、元杂剧的内容分类 五、元杂剧作品的流传与版本 一、中国戏曲的形成与元杂剧的兴起 艺术发展 社会现实 两方面提供了契机。 1、中国戏曲发展经历: 1-(1)从原始社会到南北朝时期属于戏曲的萌芽期 原始歌舞 周朝“优人”伎艺 汉代“百戏”中之角抵 1-(2)唐和宋、金时期是戏曲的形成期 唐参军戏 宋杂剧 金院本 诸宫调 1-(3)元代以来为戏曲的成熟期 元杂剧 2-(1)种族歧视、民族压迫、废除科举等元蒙统治政策,对杂剧的兴盛繁荣却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跻身仕途被断绝,民分十等,儒居末流,知识分子沉入社会底层,位居普通百姓及娼妓之下。修养颇高的文化人疏远经史,冷淡诗文,于无可奈何之中到勾栏瓦舍去打发光阴寻求生路。新兴的元杂剧意外地获得一批又一批专业创作者。剧作家们有一个以“书会”为名的行业性组织,加入书会的称为“书会先生”。落魄文人长期生活于闾巷村坊,对现实有着深切了解和感受,以广泛反映社会为已任,共同创造着中国戏剧的黄金时代。 2-(2)宋金元城市经济的发展,民众对文化娱乐的要求,各种伎艺集中演出的勾栏瓦肆的出现,为杂剧的兴盛提供了物质条件(演出场所)和群众基础(大批观众)。 艺术形式的成熟。特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伟大的作家与出色的演员。 二、元杂剧的发展概况 南北方戏剧圈: (一)北方戏剧圈以大都为中心,包括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如东平、汴梁、真定、平阳等地。杰出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纪君祥等。剧作较多以水浒故事、公案故事、历史传说为题材,艺术风格绚丽多彩,常给人以激昂、明快的感受。 (二)南方戏剧圈以杭州为中心,包括温州、扬州、建康、平江、松江乃至江西、福建等东南地区。既流行南戏,又演出北方传来的杂剧。 (一)北方戏剧圈的杂剧创作 1、大都作家群的杂剧创作 《录鬼簿》所载“前辈”作家大都籍的有17人,包括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等,此外还有纪君祥、杨显之、王仲文等。 《青楼集》记载当时的杂剧名艺人,经常在大都演出的,有20多人,包括最负盛名的珠帘秀、顺时秀、天然秀等。 散居于北方各地的作家们到过大都,或者在大都进行过创作活动的也有不少。如东平作家高文秀,《录鬼簿》载“都下人号小汉卿”。 《录鬼簿》介绍 元代的戏曲史料性著作。作者钟嗣成(约1279~约1360)﹐号丑斋,祖籍大梁(今河南开封)。《录鬼簿》全书为上﹑下两卷。上卷分:“前辈已死名公有乐府行于世者”﹑“方今名公”﹑“前辈已死名公才人有所编传奇行于世者”三类。据钟嗣成自注﹐这三类名公﹑才人的情况﹐是他的朋友陆仲良从“克斋吴公”那里得来的﹐并非钟嗣成的第一手材料﹐因而“未尽其详”。下卷分为:“方今已亡名公才人余相知者为之作传﹐以〔凌波曲〕吊之”﹑“已死才人不相知者”﹑“方今才人相知者﹐纪其姓名行实并所编”﹑“方今才人闻名而不相知者”四类。两卷共记述 152位杂剧及散曲作家﹐剧目共400馀种。 2、河北作家群的杂剧创作 以真定为主,旁及大名、保定、涿州、漳德等地区。 隋唐以来的南北交通要道,人口稠密,商业繁盛。 《录鬼簿》记载前期真定杂剧作家主要有白朴、李文蔚、尚仲贤、戴善甫、候正卿、史樟、江泽民等7人,此外还有大名李进取、陈宁甫,保定彭伯威,涿州王伯成,漳德赵文殷、郑廷玉等人,他们共同构成河北作家群。 作品:李文蔚与《燕青博鱼》、尚仲贤与《柳毅传书》、戴善夫与《风光好》、郑廷玉与《看钱奴》等。 3、山东作家群的杂剧创作 东平为主,包括济宁、兖州、泰安、德州、济南、棣州、益都等地。 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良好的文化氛围、丰厚的民间演剧传统。 《录鬼簿》记载,前期作家中,东平籍的有高文秀、张时起、李好古、顾仲清、张寿卿等5人。另外还有济南的武汉臣、岳伯川、棣州的康进之、益州的王廷秀等。 水浒戏创作的中心:元杂剧存目的水浒戏约30种,山东作家群有10种之多。其中康进之2种,高文秀8种。 4、山西作家群的杂剧创作 平阳为中心,兼及太原、大同等地区。 显要的地理位置、人口仅次于大都、有着民间艺术的深厚传统(诸宫调的发源地)。 《录鬼簿》记载,前期杂剧作家中平阳籍的有6人:石君宝、于伯渊、赵公辅、狄君厚、孔文卿、李潜夫;太原籍2人:李寿卿、刘唐卿;大同籍的1人:吴昌龄。他们构成山西作家群。 代表作品:石君宝与《秋胡戏妻》、《曲江池》;李潜夫与《灰栏记》;吴昌龄与《西天取经》 (二)南方戏剧圈的杂剧创作 杂剧的南移与衰落(三个阶段): 1-(1) 第一阶段: 时间: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至大德(1297-1

文档评论(0)

学习让人进步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活到老,学到老!知识无价!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