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医学)2型糖尿病中医药干预.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3)在中开展健康教育讲座中,要向居民介绍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具体的方剂、食疗和茶疗方法、按摩保健手法等,每年讲座不少于1次,讲座有通知、签到、照片、讲稿和小结。 * (4)在健康教育活动中,将中医预防糖尿病的食疗、茶疗等做成展板张贴上墙,便于居民观看,在活动中具体示范中医推拿等手法,另一方面,向居民宣传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居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降低糖尿病危险因素的流行率。如:适量运动、合理膳食、控制体重、戒烟限酒、身体局部穴位按压、打太极拳等。 * 预防为主,重视糖耐量减低的干预:祖国医学十分重视上工治未病的思想:未病先防,防微杜渐。在糖耐量减低无证可辨的阶段,对糖尿病前期——糖耐量减低预防治疗,一方面可避免转化为糖尿病,另一方面,养生保健。 * 一、糖尿病的预防 (一)1型糖尿病预防 1、生活方式改变 戒烟、保持体重在一定范围、经常锻炼(每天适度锻炼30分钟左右)、多喝水少吃盐等。 * 2、保护皮肤 注意保护皮肤,及时处理溃疡和创伤,以防发生严重的感染。 3、每天刷牙并使用牙线 定期去检查口腔,以防发生牙龈疾病。 4、每天洗脚并注意检查 对于小伤口、溃疡或起水泡都要认真对待,以防日后发生严重后果。另外,剪脚趾甲时要注意,别剪破周围皮肤。有问题要及时就医。 * 5、定期检查视力 所有的糖尿病患者每年都应该去医院检查眼睛,医生会告诉你关于糖尿病是否对眼睛产生了损害。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来说,青春期过后5年就该开始每年一次的眼科检查。如果糖尿病患者出现视物模糊,部分视力缺失的话,千万不要大意,应与眼科医生更好的交流,增加检查次数,以便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采取早期治疗,防止失明。 * (二)2型糖尿病预防 1、健康饮食 经常吃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的人是2型糖尿病的青睐对象。为了预防糖尿病,饮食必须控制,要选择低热量、高纤维素饮食,常吃蔬菜和粗粮。 * 2、经常运动 保持运动对于2型糖尿病的预防至关重要,每天运动60分钟,可以选择五禽戏、太极拳等,绝对有益。2型糖尿病发生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胰岛素抵抗,就是身体对胰岛素不敏感,无法正常利用,而运动恰好可以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可以有效预防2型糖尿病。 * 3、戒烟 积极治疗高血脂、高血压 4、积极控制糖尿病前期症状 可以采取调整生活方式或服用某些药物来调整糖尿病前期症状。糖尿病前期症状可通过测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进行诊断。 * 2、中医食疗: (1)苦瓜:清热解毒,除烦止渴,临床与动物实验证明苦瓜具有明显降低血糖作用。糖尿病人常食有一定降低血糖作用,可用鲜苦瓜作菜食用或红烧苦瓜,每次100克。糖尿病脾胃虚寒者不宜服用。 (2)南瓜:具有降低血糖、血脂作用。国内外临床研究表明,南瓜粉对轻型糖尿病确有疗效。可将南瓜烘干研粉,每次5克,每日3次,也可用鲜南瓜250克煮熟食用,既充饥又可降低血糖,但不能替代药物治疗。 * (3)洋葱:味淡性平,具有降低血糖作用,可用洋葱50~100克水煎服,也可作菜食用。 (4)菠菜银耳汤:鲜菠菜根150~200克,银耳20克,共煎汤,饮汤食银耳。适用于糖尿病大便秘结者。 * 3、中医茶疗: (1)菊槐绿茶:菊花、槐花、绿茶各3克,沸水冲泡饮用。适用于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 (2)苦瓜茶:鲜苦瓜1个,绿茶适量,温水冲泡。适用于轻型糖尿病患者。 (3)乌梅茶:乌梅15克,沸水冲泡代茶饮。 * 4、中医按摩: 第一手法叫抱颤腹部(大横穴,关元穴)。 这个是从一个振腹法改变而来的。先把手抱成一个球状,两个小指冲下,两个拇指冲上,两个掌根冲里,这样两个掌根放在大横穴上。这个穴位很好找,先找肚脐,肚脐两侧一个横掌处就是了。把两个掌根放在大横穴上,小指放在关元穴。那怎么找呢?是在肚脐下四个手指处。另外大拇指放在中脘穴上,中脘穴在肚脐上方一横掌处。另外这个穴位你不一定找的非常准确,大体位置对了就可以。把手放在这个地方微微的往下一压,然后上下快速的颤动,这个动作应该至少每分钟超过150次。应该在饭后半个小时,或者睡前半个小时做,一般做三到五分钟。

文档评论(0)

WJDT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