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制度竞争公共选择与制度变迁.pdfVIP

企业管理制度竞争公共选择与制度变迁.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企业管理制度竞争公共选择与制 度变迁 No. C1999025 1999-10 竞争、公共选择与制度变迁* ――从“抓大放小”看体制转轨中政策效率改善的原因 赵 晓 一、引言及假说 对于中国经济所发生的一切特别是“中国的奇迹”1 (林毅夫,1994),由于“难以用西方主 流经济学的原理加以说明,好象也不符合正统经济学的逻辑” (张军,1997)而让许多人感 到迷惑不解。国际上许多经济学家和研究中国问题的学者都把中国的非凡经济表现视为一个 谜(张维迎,1998),剑桥大学的彼得·诺兰(Nolan ,1993)称之为“中国之谜”,布坎南(J. Buchanan ) 2 对中国学者说: “中国是个谜。看上去不合理,可是却管用。” (汪丁丁,1998) 对于“中国经济的奇迹”以及中国的制度变迁的解析,中国经济学家已经作出了巨大的努 * 本课题为世界银行-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CCER )客座项目,在此深表谢意,并要特别感 谢中心的各位老师,林毅夫、易纲、海闻、周其仁、梁能等,他们给予了笔者宝贵的指导和丰富的启迪。 当然文中错误纯由笔者个人负责。 1 所谓奇迹,指的是作为一个大国持续 20 年的高速增长(克鲁格曼, 1999),以及作为一个趋于衰落 的文明重新崛起。谈论“中国的奇迹”,并不否认其中的问题甚至潜伏的危机,如治乱循环(林毅夫,1993); 货币增长过快潜伏的危机(宋国青,1999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宏观组,1999)非国有经济增速回落的危机 以及社会危机(何清琏,1998 ;杨帆,1998) 2 “China is a puzzle to me . But, but it works.”―― J. Buchanan 力(林毅夫,1995 盛洪,1994 ;张军,1997 ,张维迎,1998 ;等等),中国经济学家们甚至 提出了“中国过渡经济学”的概念(盛洪, 1994)。 但是“中国的经验表明,我们对制度变迁的真谛仍然知之有限” (张维迎,1998),许多 问题仍有待进一步探讨。对于笔者而言,一个悬之已久的问题便是: “中国经济的奇迹” 否包含有政府决策效率改善的因素,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要问的是:“它是怎样发生的, 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的制度变迁?” 令人遗憾的是,大部分讨论中国经济增长、制度变迁的文献,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都不 3 被作为分析的中心,其决策过程更是置于名符其实的“黑箱” 。似乎中国经济的增长、制度变 迁与政府作用无关。不仅如此,“在体制改革过程中,还一直存在着一种观点,认为市场化改 革就是削弱政府,就是政府放权,就是政府管得事越少越好,似乎市场真是的‘无政府’。”(樊 4 纲, 1995)对此,笔者当然不敢苟同。正如张宇燕等(1998) 曾援引的希克斯 1969 年所写 的《经济史理论》所谈到的那样,市场经济的演化自始至终都离不开国家的介入。在向市场 经济缓慢演进的历史过程中,只有在国家认同并出面确立了市场经济的两大基石(即法律和 货币制度)之后,被哈耶克称为“自发秩序”的扩展过程才可能持续不断。事实上,如果缺乏 “有效的政府”,世界的有效的变革也许根本就无法形成。这一点已被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实践 所证明(世界银行,1998)。 然而,想要从现有理论中直接找出中国这样一个体制转轨中的政府是否会有效的判断可 能是徒劳的。唐寿宁( 1996)曾正确地指出,公共选择学派的创始人布坎南的“整个分析都 是以个人具有完全的选择权利作为前提的”,西方大家们理想中的政府是管理最少的政府(亚 当.斯密, 1864),是平衡与制衡的代议制民主(诺斯,1973),一致同意被认为公共选择的 3 梁能(1996)曾经指出,对于政府干预能力的分析,显然超出了经济学

文档评论(0)

qicaiy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