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自修复聚氨酯的制备及其在柔性传感器中的应用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5G 时代的到来,实现万物互联
已是大势所趋,人们对于柔性可穿戴电子设备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其中柔性力学传感器
作为可穿戴设备中人机交互的关键器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普通的柔性力学传感
器虽然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良好的可拉伸性,但在实际应用中往往要经历不断的机械变
形,容易发生疲劳损伤或意外损伤,不仅使器件使用寿命缩短,而且大大降低了器件运
行的可靠性。通过将自修复材料引入到力学传感器中有望解决这个问题,并已成为近年
来国内外研究者关注的热点之一。然而目前已发表的自修复力学传感器大多使用水凝胶
作为基底材料,强度低,不适于长期使用。
本文以机械强度较高的自修复聚氨酯弹性体作为基体材料,通过不同的结构设计,
并与银纳米线、石墨烯、碳纳米管等纳米材料和导电聚合物进行复合,制备得到了自修
复柔性压力传感器和自修复柔性应力应变传感器,均在具有良好传感性能的同时,具有
优异的自修复性能。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通过两步法合成了一种基于Diels-Alder 可逆反应的自修复聚氨酯(PUDA )。以
该自修复聚氨酯为基底,通过 “三明治”结构设计制备得到了一种电容型压力传感器,
其中,电极材料为 PUDA 与银纳米线(AgNWs )的复合材料。为了提高传感器的灵敏
度,通过自制模板将波浪状微结构复制到其中一个电极上,并在介电层中加入石墨烯以
提高介电层的介电常数。最后制备得到的柔性压力传感器在石墨烯含量为 1.5 wt.%时灵
-1 机械损伤后在 120 ºC 加热10 min
敏度可达1.9 kPa ,并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受到
其灵敏度即可恢复70% 以上。
2 、通过两步法合成了一种基于双硫交换反应的自修复聚氨酯(PUSS )。基于该自
修复聚氨酯,通过盐模板法进行三维多孔结构成型,并通过在多孔结构表面原位聚合聚
吡咯,制备了一种既可拉伸又可压缩的应力应变传感器。作为应变传感器其灵敏度因子
最高可达GF=8.98,响应时间为100 ms 以内,最低检测限为0.1%。作为应力传感器,
其灵敏度最高可达S=6.47 kPa-1,响应时间为100 ms 以内,最低检测限约为50 Pa 。且
两者均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另外,在受到破坏后可通过自修复恢复其应力应变传感
性能,且作为应力传感器其传感性能可得到100%的恢复。
I
自修复聚氨酯的制备及其在柔性传感器中的应用
关键词:柔性传感器;自修复;微结构;银纳米线;石墨烯
II
Preparation of self-healing polyurethan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flexible sensor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especially with the arrival of 5G era, it is an irresistible trend to realize the Internet of
everything, and peoples demand for flexible wearable electronic devices is also increasing.
As the key device of human-machine interaction in wearable devices, flexible mechanical
sensor has attracted extensive attention.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数据通信技术 子网掩码、子网划分、网关 子网掩码与子网划分.ppt VIP
- 柑橘新品种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共字).doc VIP
- 家校社协同育人新范式实施策略.docx
- 美甲店的前景及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班主任计划和总结及班主任手册.doc VIP
- T_CFIAS 3040—2025(混合型饲料添加剂25-羟基胆钙化醇(25-羟基维生素D3)).pdf
- 医疗器械(耗材)项目投标服务实施方案(技术方案).pdf VIP
- 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 50500-2024).docx VIP
- 西门子保护说明书7SJ686用户手册.pdf VIP
- 5.1.3.1生物圈(第一课时) 课件--人教版(2024)生物八年级上册.ppt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