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粒细胞缺乏症Neutropenia.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性粒细胞缺乏症 ( Neutropenia) 夏 仁 海 1 概述 ? 白细胞减少症:成人外周血 WBC < 4.0 × 10 9 /L 。 ? 粒细胞减少症外周血 N 绝对值,成人< 2.0 × 10 9 /L , 10 岁以下儿童 N < 1.5 × 10 9 /L , 10 ~ 14 岁儿童 N < 1.8 × 10 9 /L 。 ? 粒细胞缺乏症 N < 0.5 × 10 9 /L 2 中性粒细胞的生成 ? 粒细胞的生成 BM 为正常人体产生粒细胞的 惟一场所。发育顺序:多能造血干细胞 粒系祖细胞 原粒 早幼粒 中幼粒 晚幼粒 杆状核 分叶核 正常中性粒细胞的生成率大约为 0.85 ~ 1.6 × 10 9 /kg.d 。从原粒发展到成熟粒细胞约 需 8 ~ 14d ;进入组织后就不再返回血液。成 熟 N 在释放到循环血后,约在血中循环 6h ,然 后进入组织。 3 中性粒细胞的调节 ? G - CSF 分子量为 20kD 的糖蛋白,仅刺激 N 生 成。 ? GM - CSF 分子量为 22kD 的糖蛋白,能刺激 N 、 M 、 E 的生成。 ? IL - 3 分子量 20kD ,对多能干细胞起作用, 对成熟 N 无影响,因其缺乏 IL - 3 受体。 4 几个相关概念 ? 粒细胞总池( total blood granulocyte pool,TBGP ) BM 和 Blood 中 N 的总和。其中 90 %存在 BM , 10 %存在 blood 中。 ? 粒细胞增殖池( mitotic pool of precursor cell,MP ) BM 中原始、早幼及中幼粒细胞的总和。正 常情况下这些细胞不进入外周血循环。 ? 粒细胞储存池( granulocyte storage pool,SP )骨 髓中的晚幼粒、杆状核及分叶核粒细胞。需要时释 放入血,成人从 SP 释放入血的速度为 10 7 ~ 10 8 /min 5 几个相关概念 ? 粒细胞循环池( circulating granulocyte pool,CP )血循环中随血游走的分叶核 N 。 ? 粒细胞边缘池( marginated pool, MP )附 着在血管内皮细胞上的 N 。 CP + MP 即构成外周 血粒细胞总池。 ? 血管外池( extravascular pool,EP )进入组 织中的 N 。这些 N 不再返回血循环,约在 4 ~ 5 天内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中破坏或进入体液 中排出体外。 6 病因 根据各种原因作用部位分三个方面: (一)作用于骨髓 1. 骨髓损伤 ( 1 )药物 细胞毒和非细胞毒药物; ( 2 )放射线;( 3 )化学物质:苯、 DDT 、二硝基苯 酚、砷酸、铋、 NO 等;( 4 )某些先天性和遗传性 N 减少: Kostman 综合征、伴先天性白细胞缺乏的网状 发育不全;( 5 )免疫性疾患: SLE 、 RA 等;( 6 )感 染:伤寒、布鲁菌病、粟粒结核、肝炎、 HIV 等( 7 ) 血液病: MF 、 AL 、 AA 、 MM 、骨髓转移瘤、淋巴瘤、 恶组等。 7 病因 2 . 成熟障碍 ( 1 )获得性:叶酸缺乏、维生 素 B12 缺乏、恶性贫血、严重 IDA 等;( 2 )恶 性和其他克隆性疾病: MDS 、 PNH 等。 (二)作用于外周血 1.N 外循环池转换至边缘池(即假性 N 减少)( 1 ) 遗传性假性 N 减少症( 2 )获得性:严重细菌 感染,恶性营养不良、疟疾等。 2. 血管内扣留 肺内扣留、脾内扣留(脾亢) 8 病因 (三) 作用于血管外 1. 利用增多 如严重细菌、真菌、病毒或立克 次体感染,过敏性疾患 2. 破坏增多 如脾亢 9 发病机制 ? 生成减少或无效生成 ? 破坏或丧失过多,粒细胞寿命缩短 ? 分布异常 ? 前三种综合 10 类型和临床表现 ? 先天性 N 减少症( Kostmann 综合征及其相关疾 患) 特征:显著的 N 减少,一般 < 0.5 × 10 9 /L ,生后 1 ~ 3W 即可出现严重化脓性 感染,常在 6 个月内死亡, WBC 计数正常, M 增 多,血小板计数正常, Hb 正常或中度 。 BM : 增生活跃或减低,髓系成熟停滞于早幼粒至 晚幼粒阶段,成熟粒细胞显著减少, M 和 E 生 成一般正常。体外 BM 细胞 CFU - GM 集落数正常 或显著减少,且由成熟障碍。 11 类型和临床表现 ? 伴免疫缺陷的 N 减少症 1. 网状发育不全 2.N 减少伴 Ig 异常 伴丙种球蛋白缺乏,同时伴 或不伴有 IgM (和 IgD )增高。 BM 粒细胞成熟 停滞于中幼粒阶段,绝大部分粒细胞是早幼 粒和中幼粒。淋巴结和胸腺正常。 3. 转钴

文档评论(0)

jinzhu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