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范文.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建国学特色 实验学校三年规划 一、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儒家“仁爱”、 “以天下为己任”等价值取向为核 心,兼容并包优秀的多元文化,以培养“四有”新人为归宿。通过创建国学特色 学校活动,促使儿童形成中国所特有的文化气质, 培养既有传统文化底蕴又有现 代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推进教育“均衡、优质、内涵、科学”发展,提高教育 教学水平,逐步形成“国学浸润生命,经典成就人生”的学校特色文化。 二、 组织机构 成立李集小学国学教育研究会活动领导小组, 负责统筹协调国学与教育研究 活动。 组长:王万平 副组长:赵善学蔡永之 成员:张辉王宏 张志刚 张亚 王亮 李青 仲云 李晓莉 李迎 各年级组长、各班班主任 语文教师 三、 组织方式 全校教师全员参与,形成以语文教师为主体,其它各学科教师积极参与,各 国学兴趣小组全面开花的学校国学教育良好局面和浓厚氛围。 编撰国学校本课程一一《中华经典》,纳入学校授课计划。以综合实践课为 主战场,辅以每天晨会前,每节语文课前等有限时间,组织学生诵读经典。首先 创建五种课堂教学模式:诵读一一感悟一一积累一一践行; 诵读一一交流一一提 炼;知一一,悟一一行;激趣一一诵读一一领悟一一拓展; 诵读一一明理一一集粹 ――诵读。一方面加强理论上的探索和构建, 形成科学完整的体系;一方面注重 实践的印证和操作。语文科组成员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一个模式进行探研和实 践,教科室、教导处要做好模式的论证和规范。 其次,构建若干种国学兴趣小组活动模式:国学体育(太极拳、武术)、 国学美术(国画、书法)、国学音乐(古筝或二胡)、国学民俗(剪纸或茶道)、 国学戏曲(豫剧、越剧、黄梅戏等适合学生演唱的曲目,如:《花木兰从军》、 《中状元》、《对花》等)同时开展好传统的国学经典诗文诵读赛活动。 四、研究内容 (一)环境创设 1自然环境:创设积极有价值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环境。(新校区) (1) 、教学楼上:“国学浸润生命,经典传承文明”八个大字彰显学校特 色。 (2) 、入校主干道两旁:“中华古代文化名人像”(如孔子、孟子、庄子、 老子、朱熹等)若干。名人像底部或后面书写名人简介及其名言或名句。 (3) 、校园东面围墙上书写唐诗宋词经典篇。此文化单元取名曰“诗路花 语”。 (4) 、校园南、北、西三面围墙及教学楼墙壁上:以不同的字体书写国学 经典片段(内容有待精心删选,书写量要适度。) (5) 、花园:以汉画像石为围栏,上面刻诗、词名句及与内容相关的图画。 (6) 、办公室及教室内悬挂能彰显中华传统文化价值取向的内容 (如出自 《论语》或其他国学经典的句子。) (7) 、人工开挖一条南北向横贯校园的小河,河上修建几座各具特色、能 彰显儒家文化核心价值观(“仁爱”、“以天下为己任”等思想)的石桥,小河 两旁种植垂柳、青竹;在小河的尽头开挖一个小池塘,池塘内栽种荷花,并在池 塘上营造几座造型别致的小亭,亭子的栏杆以及小亭顶部绘上古代著名爱国人物 (如岳飞、文天祥、辛弃疾、陆游、林则徐等)画像、名言或名作。 (8) 、小道两旁散布大小不一假山石若干,在其上以不同的字体书写“仁、 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八个汉字。 (9) 、建设国学典籍图书室,供师生学习、阅览。 2、人文环境 加强师德建设,营造校内和谐的人际关系;注重文化熏陶,养成教师儒雅 风范。这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长期积淀形成风气。决不可操之过急。 (二)、校本课程 PAGE PAGE # / 14 1、开发教材 我校教科室将组织教师自己编制教材《华夏经典》作为校本教材。内容上 各年级各有侧重点: 小学一年级,主诵篇目为《三字经》,辅诵篇目为古诗 10首、赏读10首 (分上下学期,以下同); 二年级主诵篇目为《弟子规》,辅诵篇目为古诗 10首、赏读10首; 三年级主诵篇目为《幼学琼林》,辅诵篇目为古诗、经典名句 10篇,赏读 10首; 四年级主诵篇目为《增广贤文》,辅诵篇目为古诗、经典名句 10篇,赏读 10篇; 五年级主诵篇目为《千字文》,辅诵篇目为古诗、经典名句 10篇,赏读10 六年级主要诵读篇目为《论语》,辅诵古诗、经典名句 10篇,赏读10篇。 2、开设课程 以地方课程为阵地,开设经典诵读课,让“国学”走进课堂。在课堂上,熟 读乃至背诵一些经典诗文,熟记一些名言警句,让孩子们在背中求思,思中求进。 3、有关诵读活动的具体举措 1、每天利用晨会前(7:40 — 7:50)进行10分种的国学经典诵读。采用教 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学生自由诵背等多种形式,可表演,可吟诵,可 配经典音乐读,学生自主选择。学生坚持天天吟诵,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恰当的背 诵量目标。 2、 语文课前两分钟诵读或背诵古诗词; 3、 每月的黑板报和橱窗要

文档评论(0)

cooldemon06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