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回延安》教学设计
在民歌的热土上播撒诗的种子
【教学目标】
1.感知诗歌内容,有感情地朗诵诗歌,体会诗人对“母亲延安”的情感。
2.理解诗歌所表现的地域文化特点和民俗内涵,并把握“信天游”形式特点和语言风格。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人对延安的深厚情感,超越个人对故土的感情,是一种“大我”的革命情怀。
2.深度感知“信天游”的语言特色,理解并运用“比兴”手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它是一座北国边塞之城,它是一方热烈而又神秘的黄土地,既有壮丽的历史画卷,也有
光照日月的红色经典。如果说有哪一个地方,可以作为我们民族伟大复兴的心灵朝圣之地,
那这个地方不能是北京,不能是上海,也不能是广州、深圳,它最应该是延安。
今天,老师将带领同学们学习一首关于延安的政治抒情诗《回延安》,作者贺敬之。
二、资料链接
1.延安精神光耀千秋
革命的延安:延安是中央红军万里长征的最终落脚点。从?1935?年到?1948?年的?13?年间,
延安一直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
领导并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青年抗日救亡运动:从抗日战争起,全国各地的爱国青年纷纷奔赴延安,进行抗日救亡
运动。
大生产运动:由于国民党的封锁,毛主席号召延安军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延安
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
2.诗人与延安
战时的延安抚育了成千上万的革命战士,诗人贺敬之就是其中一位。1940?年,16?岁的
他来到延安,在这里生活成长、学习工作了?6?年,之后奔赴新的战场。1956?年春,他从北
京来到延安参加“西北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阔别十载,一朝返归,他看到了延安面貌发
生了神话般的变化,感奋的情怀化为澎湃的诗情,便以《回延安》为题,尽情抒写这次重回
延安的感受和对延安的由衷礼赞。
三、教学活动
活动一:一读诗歌,显韵味
这首诗情感浓烈,深切动人,极度欢乐的字里行间渗出生活的气息和乡土的美感。
——臧克家谈《回延安》
1.读准口语化的读音。
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liǎo。
满心话登时?dēngshi?说不出来,/一头扑进亲人怀。
东山的糜子?méizi?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树梢树枝树根?gēn?根?gen,/亲山亲水有亲人。
羊羔?gāo?羔?gao?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白生?shēng?生?sheng?的窗纸红窗花,/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
2.读出动情处的重音。
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3.读好特殊句的节奏。
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分别/十年/又回家中。
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
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
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
活动二:二读诗歌,品美句
字句美丽、朴素,而又自然。
两行一节的小小诗句,它具有多么大的动人力量,它的内涵多么丰富啊!
——臧克家谈《回延安》
1.语言美,品不尽。
读出激情、恩情、盛情、喜情、豪情……
品味比喻之妙、拟人之美、排比之势、夸张之奇……
请用以下句式说话:
我喜爱这两句,你听_____,它运用了______,生动地写出了_____,从而表现了作者_____
的情感。
预设引导:
①比兴。如第二部分中运用比兴、排比方法描写当年延安生活。“树梢树枝树根根,亲
山亲水有亲人”,兴中兼比,以“树梢”“树枝”“树根根”的一体关系,引起并喻写出自
己和延安山水、延安人民密不可分的关系。“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兴中兼比,以“羊羔羔”吃“妈”的奶长大,引起并喻写出延安人民对自己的养育之恩。“东
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兴中兼比,以大生产运动中“东山”“西山”
的茂盛庄稼,引起并喻写出自己投身其中锻炼、学习。
②排比。以上这三个兴中兼比的诗节,又构成排比的形式,逐节递进地表现出诗人和延
安、延安人民的亲密关系。又如第四部分中“一条条……一座座……;一盏盏……,一排
排……”写出了延安变化之大,突出了“延安精神”留给延安人民的财富。
2.何谓“比兴”。
比:是比喻,形象生动,情感深挚。
兴:是先说其他事物,引来要说的事物。也就是触景生情,托物兴感,启发联想和想象。
例:
①运动场上彩旗飘,体育健儿真英豪。(上句发端,营造氛围,引出下句要说的事物)
②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