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的教学设计及其他.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雨巷》的教学设计及其他 一、执教《雨巷》的指导思想和教学反思 《雨巷》这篇的设计来自于我对于诗歌这种特殊文学题材的基本认识。诗歌它是一个传达信息,表达情感的这么一门艺术。那么在表达情感需要的手段就是创造意象,也就是文学理论上所说的“立象以尽意”。充分阅读诗歌,在理解意象的基础上,让学生来充分把握诗歌的情感。那么在理解意象的过程中,我把握这样一个原则,那就是不用直观的图像,给学生一种快感化的一种感觉。我用文字让学生感受文字,用文字唤起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可以说我通过描述江南雨的文字,让学生在体味文字的基础上,充分的展开联想和想象,包括“丁香”,我都是用文字提供支撑,让学生展开充分的想象来领会意象。这是我执教《雨巷》完成的第一个步骤。 第二,诗歌是凝练的语言艺术,那么揣摩语言,琢磨语言的组织形式是我执教这堂课的第二个着力点。在领会意象把握情感的基础上,让学生带着情感去诵读这首诗歌,这是完成第一步。在完成这一步之后,那么下一步是让学生揣摩语言。看看语言是通过什么样的形式来呈现情感的,或者是通过什么形式来表现、表达这种情感的。那么在语言形式这个方面,我主要是从词语上,从句式上,还有从韵律上,让学生作了充分地品味。 词语上比如说,他用了很多富有情感色彩的词语像“哀怨”、“彷徨”、“惆怅”等等。 句式上用了很多复沓的句式,比如说“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你比如说“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这些复沓句式和单一句式的表达,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能删掉其中一个吗?让学生品味对比,体会复沓句式在表达作者情感上的效果和作用。 再就是叠词的使用。让学生体会“悠长悠长的雨巷”,删掉其中一个“悠长”和保留一个“悠长”效果的差别。另外还有“走近,走近”,删其一对比效果差别。这样,通过语言的揣摩和对比,学生充分感受到语言组织形式的不同,带来的情感表达的差异。 再一个就是韵律也就是诗歌的就是节奏、押韵。叶圣陶曾经说过,《雨巷》是开辟诗歌音节的新纪元。 先让学生体会节奏,舒缓的节奏才可以很好的表达诗中的情感。 再让学生读上半句,老师和下半句。你先读《雨巷》,从第一段开始,“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你下面往下读第二段,“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你读的“芬芳”和“彷徨”就押韵,一个读上半韵,一个读下半韵。你和一和,感受一下这个韵律协和好不好?一个读上半韵,比如说一位同学读的《雨巷》,这位同学读着“姑娘……”,你还可以改一下,你觉得失去这个韵律以后有什么感受。你比如说“姑娘”换成“少女”,你有什么感受?“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少女”。大家笑了,为什么?失去了一种什么感觉,美感,韵律的美感,不美了,是不是?你比如说“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的冷漠又伤感”,“冷漠又伤感”你感觉到怎么样?不美了,好,请坐。 同学们分工,一个读上半韵,一个读下半韵,你们和一下看一看,找一找感觉 这堂课我觉得要实现这两个步骤,唯一途径就是读。就让学生去读,他才能把握内涵和意象;只有让学生去读,他才能揣摩语言,才能领悟语言组织形式的妙处,所以我把诵读作为这堂课教学的一个主要的途径。而且读是逐步深入的,第一步是初读感知,第二步是深读理解,第三步是精读品味,第四步是朗读提升(教师朗读,名家朗诵)。 如果说这堂课还有一点遗憾的话,我觉得还有那么一点,就是说没能够让学生读过诗歌后,有一个反思的过程,提出自己存在的困惑。这个民主化的对话交流由于时间的局限没有实现。如果让学生再回味一下,反思一下,提出疑难和老师再交流碰撞一下的话,我觉得可能还会挖掘更深层次的东西。我只是完成了我教学的一个基本意图,关于学生对这个诗歌有什么情况反映,由于时间关系的局限,我没能够收集加以处理,这是这堂课的遗憾。 二、对诗歌教学的认识 诗歌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文学体裁,有情感性、形象性、哲理情,融情、智、趣于一体,是一个浑然天成,需要整体感知和把握的文学样式。诗性,是人的素养的重要标志。 但是基于应试的考虑我们对于诗歌的教学一直走在错误的路上。 教学诗歌的指导思想上。我们或者把诗歌作为传播或者加强某种思想的工具,或者用它来培育某种被认为值得倡导的感情和趣味;或者把它作为语义、句法、结构、声韵分析的对象;或者把它作为造句、修辞练习模仿的对象;或者作为考试的材料,用它来测验名句的积累程度……总而言之,就是把诗歌看作并非它自身的东西。 教学诗歌的方法上。1、从文本中总结、离析出一首诗的意义。把一首诗抽象成为一段哲理或格言,从中概括出“反映了……”“表现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sd336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