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课《白杨礼赞》word教案1.docxVIP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课《白杨礼赞》word教案1.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学课题: 2 、《白杨礼赞》(茅盾) 学科 : 语文 备课组:初二语文 课型:新授课 主备人:周京华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作者思路。 2、通过对白杨树形象的分析,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3、感受中华儿女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 教学重难点: 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学习运用象征手法。教学课时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茅盾的《白杨礼赞》 。 二、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作者思路 2、通过对白杨树形象的分析,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三、自学指导 1、导入。 欣赏白杨的二幅图,说说自己的观感。 引入矛盾的诗《题白杨图》 ,说说诗歌意思。楠木和枋木对生长条件要求比较严格 而榆、 枣却是耐干旱的树木。这是作者以树喻人,羞于与娇生惯养、没有骨气的人为伍。愿意和意志 坚强的为友。意思翻译过来就是:我愿意和榆枣做伴,而羞于与楠枋为伍。 2、初读课文,你脑海中浮现了哪几幅画面?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明确:高原风景图 白杨特写图 物人联想图 3、茅盾笔下的白杨树是一种怎样的树?用“白杨树是 的树”的句式表达。 明确:白杨树是倔强挺立的树。 白杨树是不折不挠、对抗西北风的树。 白杨树是力争上游的树。 第 1 页 共 8 页 白杨树是朴质、严肃、坚强不屈的树。 四、互动交流一 1、 白杨树的种种特征,可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 明确: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 2、 “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文中反复出现这句话,白杨树的“不平凡”又具体表现在 哪些方面呢? 明确:生长环境(无边无垠 、坦荡如砥)雄壮、伟大 外部形象(干,笔直;枝,靠拢;叶,向上;皮,光滑)旺盛,力争上游内在气质(倔强挺立、向上发展、不折不挠)坚强,有斗争精神 这种情况可用一幅图来形象的表示如下。 本文是一篇散文,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神不散”从结构上去理解也可以说成是线索。那么本文的线索也就是本文的“神”是什么呢? 学生: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 五、互动交流二 、这篇课文仅仅是在礼赞白杨树吗?你凭什么知道的?请找出有关的语句。明确:学生只要合理就行。 2、作者写这篇课文真正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借赞美白杨树来表达对北方抗日军民的崇敬和赞美。 3、那他为什么不直接赞美北方抗日军民呢? 明确: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 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中华 民族英勇不屈的 斗争精神。 六、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通过对白杨树的崇敬、 赞美,歌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 华民族的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革命精神和斗争意志。七、当堂训练 《白杨礼赞》当堂训练 ① 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 ( )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② 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 第 2 页 共 8 页 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③ 和风吹送,( )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 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 ,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 华。④ 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 (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 ,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 ⑤ 这时你( )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 ,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 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 。⑥ 可不是 ?单调,有一点儿吧? 1、选文第①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 ?这种修辞方法的运用突出了高原的哪些特点 ? 答: 2. 选出一组恰当的词语填入选文的括号内。 ( ) A. 扑 翻 涌 B. 映 滚 升 C. 扑 滚 涌 D. 扑 翻 升 3、上文中,描写黄土高原色彩的词语是 ___ ________ ,描写范围的词语是 ____ ____ , 描写地势的词语是 _____ ____ 。 4、文中用“无边无垠” ,写出高原的大,用“坦荡如砥”写出高原的平,还用 _____ __ __写出高原的高。 5、用“ || ”给语段划分层次并概括本段每一层次的层意。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6、对本段文字在全文中的作用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本段文字明写高原的平坦与辽阔,暗写陕甘宁边区的自然风貌,抒发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抗日根据地的强烈感情。 本段文字描写了白杨树的生长环境,用壮阔的背景衬托了它傲然挺立的高大形象,增强了文章的气势。 描写了高原的平坦与辽阔,表现出陕甘宁边区自然风光的壮美,为全文情感的抒发作了渲染和铺垫。 描写了白杨树的生长环境,用壮阔的背景

文档评论(0)

专注于电脑软件的下载与安装,各种疑难问题的解决,office办公软件的咨询,文档格式转换,音视频下载等等,欢迎各位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