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食品鉴别中心、2018食品掺伪鉴别检验 食用油脂掺伪鉴别检验、732食用油脂掺伪鉴别技术及分析方法 模块三 食用油脂掺伪鉴别检验.pptVIP

73食品鉴别中心、2018食品掺伪鉴别检验 食用油脂掺伪鉴别检验、732食用油脂掺伪鉴别技术及分析方法 模块三 食用油脂掺伪鉴别检验.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掺入棉籽油:油样+(1:1戊醇+1%硫磺的CS2)沸水浴△20min,红色有棉籽油。 掺入花生油:油样1 mL+KOH乙醇溶液50mL,水浴(90-95℃)△5min +70乙醇50mL、盐酸0.5mL,摇匀,溶解沉淀物,冷却(11-12℃)20min。大量浑浊或沉淀示有花生油。 掺入大豆油:5mL油样+2mL三氯甲烷+3mL 2%硝酸钾溶液,振荡使之成为乳浊液。呈柠檬黄色示有豆油。 冷冻试验法:将待检样油倒入试管到2/3处,于冰箱10℃放置4小时后,取出观察。花生油凝固稍有流动;棕榈油奶黄色凝固;其他植物油澄清。 1.掺伪油的定性检验: (一 )掺入低价食用油的鉴别检验 2.芝麻油掺伪的鉴别检验 芝麻油的 定性检验 硫酸反应法 浓硫酸于白瓷板上+油样2d→观察颜色变化。芝麻油→棕黑色;花生油-棕红;豆、茶子、菜籽、棉子等油-棕褐;棕榈油-橙黄;葵花子油-棕红)。 油样2d+3mL石油醚+3mL蔗糖盐酸液(1g蔗糖/100mLHCl) ,缓缓摇动15min+蒸馏水2mL→摇匀后观察。水层显红色→芝麻油;否非芝麻油 蔗糖反应法 芝麻油 掺伪感官鉴别 降温法 振荡法 看色法 水试法 摩擦法 观察法 摩擦法简便易行,可靠性较强,适用于现场鉴别。 观察法:纯香油→清晰透明;掺入1.5%凉水→呈不透明液体状;掺3.5%凉水→香油会自动分层,容易沉淀变质;掺入猪油→加热后会发白;掺菜籽油→颜色发青;掺棉籽油→加热时会粘锅;掺米汤,→会变浑浊,有沉淀。 降温法:还可将香油试样瓶放在-10℃冰箱内冷冻观察。纯香油在此温度下仍为液体,掺假的香油在此温度下开始凝固。 振荡法:试样→试管,振荡后观察。 纯正香油→不起泡或少量泡沫,很快消失; 掺花生油→泡沫多、消失慢,泡沫呈白色; 掺精炼棉籽油→泡沫多,不易消失,手掌蘸油摩擦可闻碱味;掺大豆油→淡黄泡沫且不易消失,手掌蘸油摩擦可闻豆腥味;掺菜籽油→泡沫消失慢,手掌蘸油摩擦,闻到辛辣味。 看色法: 纯香油→淡红(红中带黄),小磨香油棕红; 掺菜子油→深黄;掺棉籽油→黑红; 掺精炼棉籽油→黄; 掺入米汤(上清液)→浑浊模糊不清并有沉淀物,且易变质。 水试法:蘸1滴香油,轻轻滴在平静水面; 纯香油→无色透明、薄薄大油花,香油味浓重; 掺假香油→较厚小油花,持续时间短香味淡薄,伴他油异味。 摩擦法:油样滴于手心,另一手掌用力摩擦(产热、香味扩散),嗅其味道: 香油→单纯浓重的香油香味; 掺菜籽油→香油香味外还夹杂有菜子油异味; 掺棉籽油→油的香味淡薄或不明显。 菜籽油中掺入食用棕榈油,虽不影响食用,对人体也无害,但价格低,直接影响消费者利益。 折射率的测定:折射率与掺入棕榈油的量成反比; 皂化价的测定:皂化价随掺入棕榈油的量成正比; 低温冷却实验:浑浊与凝固时间随掺入棕榈油的量的增加而减少(★); 室温实验:现象不显著。 3.菜籽油中掺入棕榈油的鉴别检验 纯花生油特征色、香、味,280℃加热无变化;3℃冷却,8min后成糊状。 纯棕榈油特征色、香、味,淡黄色,无黏性;手摩擦有轻微香味;280℃加热色素明显退去,无香味,呈液状;3℃下冷却,8min后呈固体;15~20℃呈固体,23~30℃底层呈固体。 猪油150~180℃产生刺激气味;3℃冷却,8min后呈固体。 4.花生油掺棕榈油或猪油的鉴别检验 原理——油的特性 检验方法:油脂280℃加热△,看颜色、状态、气味;3℃冷却,8min后观察状态、形状。 (1)三氯化锑-三氯甲烷界面法 原理:三氯化锑-三氯甲烷溶液可使试样溶液分为两层,如有桐油存在,两层溶液界面上出现紫红色至深咖啡色的环。 仪器:恒温水浴锅 检验方法: 取1 mL油样于试管中,沿管壁加1%三氯化锑氯仿液1mL ,分两层,置40℃水浴加热10min后观察,若两层界面处呈紫红色至深咖啡色疑为掺桐油(同时做正常食用油对照)。 适用于菜籽油、花生油等植物油中混入0.5%的桐油; 本法不适用于豆油、棉子油中掺桐油检测。 (二)掺入非食用油的鉴别检验 1. 掺(混)入桐油的鉴别检验 (2)亚硝酸法 原理:亚硝酸使桐油氧化,产生絮状团块析出,初呈白色,旋 转后变成黄色。 试剂:亚硝酸钠、硫酸 检验方法:取油样5~10mL滴于试管中,加2mL石油醚,使油 溶解(必要时过滤),加亚硝酸钠少许,加1mL5mol/L硫酸, 振摇后放置1~2h,纯净食用油仅发生红褐色氮氧化物气体,油 液仍然澄清;混有约1%桐油时,油液呈白色浑浊; 约含2.5%桐 油时,出现白色絮状物;含量大于5%时,白色絮状团块,初呈 白色,放置后变为黄色。 适用范围:大豆油、棉籽油或深色食用植物油中掺入桐油的检验,但不适用于芝麻油中混有桐油的检验。 (3)硫酸法——浓硫酸与桐油反应,凝成深红色固体,颜色逐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anDoc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大部分文档都有全套资料,如需打包优惠下载,请留言联系。 所有资料均来源于互联网公开下载资源,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及时删除。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