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0.3 学习迁移
第三节 学习迁移
一、学习迁移的定义
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比如一个人学会了
英文,再学习西班牙语,就会受到英语学习的影响,这就是迁移。
二、学习迁移分类
1.正迁移和负迁移
迁移并不一定都是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迁移的效果来看,可以分
成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促进作用,
就是正迁移现象。负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阻碍作用。负
迁移通常表现在学生新旧概念互相混淆,因而产生干扰现象。
2.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迁移可以是先前的学习对后来的学习产生影响,也可以反过来是
后来的学习对先前学习产生影响。顺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
发生的影响。逆向迁移是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发生的影响。
3.特殊迁移和非特殊迁移
根据迁移的范围来分,可以分为特殊迁移和非特殊迁移。特殊迁
移是指某一领域和课题的学习直接对学习另一领域和课题所产生的
影响。例如跳水的一些项目 ,弹跳、空翻、入水等基本动作是一样的,
运动员在某些项目中将这些基本动作熟练掌握,那么在学习新的跳水
项目时,就可以把这些基本动作加以不同的组合,很快形成新的动作
技能。
非特殊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
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即将原理、原则和态度具体化,运用到具
体的事例中去。相对而言,非特殊迁移产生的内在原因不像特殊迁移
那么直接明了,常常表现为原理原则的迁移。如学生学习中获得的一
些基本的运算技能、阅读技能可以运用到各种具体的数学或语文学习
中。
三、迁移的理论
学习迁移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现象,在历史上对迁移探讨也比较
多,形成了众多有关迁移的理论和解释。下面按时间顺序介绍几种重
要的迁移理论。
1.形式训练说
沃尔夫
形式训练说来源于 18、19 世纪的官能心理学,代表人物是沃尔
夫。官能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灵是由“意志”、“记忆”、“思维”
等官能组成的,各种官能可以像肌肉一样,通过练习而增强能力。因
此学习的迁移就是心灵的官能受到训练而自动发展的结果。即通过某
种学习,使某种心灵官能得到训练,从而转移到其它学习上去,使其
它学习得以易化。依这种观点,学生在学校里学习什么内容不重要,
重要的是通过学习活动去训练学生的记忆力、推理能力和想象力。
这个观点听起来很老了,但其实现在还蛮有市场的,很多家长热
衷于把孩子送到记忆力训练、思维训练的培训班,本质上就是赞同官
能训练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
2.共同元素说
1903 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对官能心理学提出质疑,他
认为,学习中训练某一官能未必能使它的所有方面都得到改善。
桑代克
两种学习之间只具有相同因素时,才会发生迁移。相同要素也即
相同的刺激(S)与反应(R)的联结,刺激相似而且反应也相似时,两情
境的迁移才能发生,相同联结越多,迁移越大。后来相同要素被改为
共同元素所以也叫共同元素说,即认为两情境中有共同成分时可以产
生迁移。
比如学生学习这个问题:小红有两个苹果,妈妈又给了他 3 个苹
果,现在他又几个苹果?然后又学习三个问题,你觉得哪一个最容易
迁移呢?
小红有 3 个桃子,妈妈又给了他 3 个桃子,现在他有几个桃子?
小红吃了三块饼干,后来又吃了 2 块,他一共吃了几块饼干?
小红现在 3 岁,再过两年,她几岁?
对,第一个问题最容易迁移,因为跟前面的学习有最多的共同元
素,最后一个问题学生就不容易回答,因为跟前面学习的内容中的共
同元素太少了,难以发生迁移。
3.概括化理论
1908 年,贾德提出了概括化理论。他认为,桑代克所说的两个
学习活动之间存在的共同成分,只是产生迁移的必要前提,而产生迁
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共同原理。
贾德做过一个著名的“水下打靶”实验,证明了掌握原理在迁移
中的重要性。他将五年级和六年级的小学生分成AB 两组,要他们练
习用标枪投中水下的靶子。在实验前,对A 组讲授了光学折射原理,
B 组不讲授,只练习、尝试。在开始投掷练习时,靶子置于水下 1.2
英寸处。结果,A 组和 B 组的学生成绩相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