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写作材料的积累
也谈 李业
近读《应用写作》 1987 年第 6 期刊登安保春君所写的 一
文受到启迪,在此也谈点浅见,以求教于名家。 材料是写
作的基础,没有材料写不成文章。然而,写成一篇文章,需要很多的材料,那么多的材料究竟从哪里来呢?秦牧曾说:一个作家应有三个仓库,一是群众,一是生活,一是书本。
他的话,给准确地指明了三条根本途径; 即到群众中去取材;在生活实践中聚材; 从书本知识里集材。 这的确是经验之谈。
一、到群众中去取材
劳动群众中蕴藏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材料,我们作文章,写文件,搞创作都离不开劳动群众。我国古代著名的农业科学技术著作,西汉的《汜胜之书》、北魏的《齐民要术》、元代王祯的《农书》、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等都是劳动人民农业生产经验的结晶;我国古代的药物典籍《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也是在集中了劳动人民长期同疾病斗争的经验基础上写成的。不朽之作我国古代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如屈原的《离骚》、《九歌》等,直接取材于劳动人民创造的神话传说;《水浒》、《三国演义》、《西游记》等都是在民间口头文学基础上加工整理创作而成的。可以说,离开劳动群众,再高明的思想家、科学家、艺
术家都将一事无成,任何精神文化创作活动都将成为无源之
水,无本之木。 《北京晚报》 1982 年 11 月 128——发表的访名作家马烽的通讯《笔端常含泥土香》中说:“马烽在五
十年代就当过汾阳县委书记, 他和农民一起吃玉茭, 睡破庙,也象农民一样绞尽脑汁地想办法,引水源,同青年们甩开膀
子修水库,通过身临其境的体验,发掘生活的底蕴,这就是《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的创作背景。马烽同农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常有些农民同他相处一段后,还不知道他是作家,但过后当接到马烽寄来的书,他们一看才知道自己被写进了书里,只是更改了姓名。正是由于马烽放下架子,作群众的一员,他才积累了丰富的写作材料,创作出了许多深受群众欢迎的文艺作品,成为人民群众爱戴的作家。
二、在生活中聚材
文章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只有长期地体验、深入地
思考生活, 点点滴滴地积累生活材料, 才能写出好的文章来。刘心武说:“提出一个‘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重大‘社会问题’,需要对社会生活进行长期的观察和深入的思考。比如我写的《班主任》,那其实是从我全部教师生活的
总积累中提炼出来的,凝聚着我对生活的长期乃至是痛苦的
思考。”刘心武从自己的写作实践中,体会到在自己生活中
认真思考、探索、点点滴滴地积累生活材料的重要性,这确
是是难得的经验之谈。 杨干华也曾谈过这方面的经验教训。
他 :“ 去,我忽略的,正是它 ,老是埋怨自己没有机 碰上 天 地的事件,在生活中守株待兔,致令生活扑面而来,擦肩而 ,自己 不知道呢。”他 :“?? 个干部凡是外出住招待所、入 店, 什么不象 多人在
之 而却在第一个晚上就 重其事地写 ‘感 信’ 呢?原来,
也要得到以后一 几天更殷勤 情地接待啊 ! ??我蛮有 趣地把它 在小本子上。 案思考,它 的表 力 真可
以,好象也印 了恩格斯的 ,不但表 了‘做什么’,而且 示着‘怎 做’。尽管一 之爪, 零狗碎, 累多了,人物形象也就会逐 完成。”
段 生 地告 我 :深入到生活中去, 真 察体 , 累材料, 案思索,生活就能 我 所用。搞 作是 ,写文章,写文件也是 ,没有生活就没有材料,没有材料便没有文章,没有文件,没有方 、政策。 我 搞伏案工作的同志是很有启 意 的。
三、从 本里集材
一个人的生活 空 竟是有限的。 身体 、 采 固然重要,但不可能事事 , 必 接地从 籍档案、 志中搜集材料。 多著名的作家和学者,他 的文章之所以博大精深,不 因 他 有着极其丰富的 践 ,也因 他 博 群 ,从 本中 得了丰富的材料。我 党和国家的政策文件,之所以深得民心和 得成功,也不 是
我们党和国家的领导者以及秘书人员有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成功经验,同时,也因为他们有效地借鉴了历史档案资料。
当然,要占有丰富的写作材料,只识聚材之途还是远远
不够的。还必须切实注意聚材的方法和态度。 积累材料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搞调查、记日记、剪报刊、做卡片、
编索引等都是聚材的有效办法。至于态度,毛泽东同志说:“没有满腔的热忱, 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 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
定做不好的。”看来,要获得大量的有用材料,确非一件易事。许多著名的作家、学者和秘书人员的经验表明,要真正积累好写作材料不仅要识途,而且要得法。同时,还必须注意下面三点:
一要吃得苦, 持得久。 聚材是点点滴滴、 旷日持久的事,必须有吃得苦的精神和持之以恒的毅力。不能“三天打鱼,
两天晒网”,心血来潮就脚手并用,“高烧”一退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