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趣”提升语文课堂的有效发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以“趣”提升语文课堂的有效发展 摘要:文章围绕新课程理念,提出了以“趣”导学,通过抓住文本语言亮点(引趣)、空白点(添趣)、撞击点(品趣)来培养学生语言实践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言趣导;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1―0101-02 课堂是教师与学生、教材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思维碰撞”的场所,在课堂教学中,应抓住文本语言兴趣的探究点,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思维的参与,这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当前,被动学习的观念不仅阻碍了学生的主动性与探索性,还扼杀了语文的魅力,那么,如何以“趣”导学,增强语文课堂活力呢?笔者在文章中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抓住文本语言的亮点――引趣,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引趣,就是指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采用一定的教学手段、措施和方法,以诱发和引导学生对当前所要进行的认知活动产生兴趣。所谓文本语言的亮点,是指一篇课文中写得精彩的地方,它可以是一个标点、一个词语、一个句子,甚至是一个细节或场景等,它往往表现出高超的语言艺术,凝聚着作者的情思,体现着作品的主旨。在教学中,教师应抓住文本语言的亮点――引趣,激发学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使之快速感悟文本的人文内涵,陶冶审美情趣,从而有效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例如,一位教师在执教《变色龙》一课时,在“穿军大衣”的品读细节过程中,教师首先提醒学生注意对话中出现的省略号,并要求他们思考这些省略号的作用是什么。学生很快发现这些省略号表现了主人公奥楚蔑洛夫反复“变色”的尴尬之外,还表现出他的害怕――害怕错判了狗而得罪将军。 师:那么,奥楚蔑洛夫又是怎样来排除他内心的尴尬和害怕的呢? 生:是通过“脱军大衣”、“穿军大衣”这些动作来排解的。 于是,教师顺势让学生找出文中对军大衣的描写的全部细节,并要求学生体会这一细节描写的作用。学生经过研读发现,第一次写军大衣是交代了他的身份;第二次是当他听说狗是将军家的,吓得浑身冒汗,于是借口天热脱了军大衣,表现他畏惧权贵的卑下心理;第三次是他断定狗不是将军的,但围观的人群中有人说是将军家的,他心慌意乱,为掩饰自己的窘态又穿上了军大衣。最后,他丑态出尽,威风扫地,于是裹紧大衣“径自走了”。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在引领学生深入品读“军大衣”文本细节的过程中,更深刻理解了作者的写作主旨,对奥楚蔑洛夫“变色龙”的本质特点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从而也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可见,抓住课文中语言亮点的情理之趣,让学生反复体味、品味亮点语言,无疑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二、抓住文本语言的空白点――添趣,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所谓添趣,即通过各种有效手段,发挥学生的思维功能、想象力,使之进一步体验语言的乐趣。那么,怎样才能使添趣合适且有效呢?现代接受理论认为,文学作品使用的语言是一种具有审美功能的表现性语言,包含着许多“不确定”与“空白”,即文本语言的空白点。这些空白点不是作者的疏忽、完结或无奈,恰恰是不忍点破的韵外之致、只可意会的弦外之音乐、布局谋篇的匠心独具。在想象文本空白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情境上去领略它,从情感上去感受它,从本意或上下文的连贯关系去推敲它,由此进行“补白”训练。 例如,教学《周总理,你在哪里》时,诗人赋予了山谷、大地、森林、大海以人的情感,写出了人民与山河同悲、同悼的深切怀念之情,诗人由呼唤山谷、大地、森林、大海到找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留给了读者极为广阔的想象空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仿照前面四节诗,仿写一节,填补“空白”。面对着这个激发想象的文题,许多学生当堂就完成了颇足一观的文章,从他们的文章里,我们可以看到迸射而出的想象火花和在字里行间翕动着的想象羽翼。有学生写到:“我们对着蓝天喊:周总理――白云悠悠:‘他刚离去,他刚离去,你不见怒飞的银鹰上,寄托着总理对祖国国防的殷殷期冀……’”毫无疑问,这样一个填补“空白”的语言实践活动,能够起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极佳效果。 文本语言的空白点一般没有形诸语言文字,却能使人想象得出的内容或意蕴,常表现为情节缺损、背景省略、深层意蕴不予点明等。在教学中,教师要捕捉文本的这些空白,引领学生遵其路,识其真,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品得个中妙谛;让学生在个性化的文本补白实践中,把文本读厚、读活,从而提高语文能力,感悟文本内涵。 三、抓住文本语言的撞击点――品趣,培养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 语言是一把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阅读、欣赏优美的语言,可以品读、体味优秀文学作品丰富的内涵和底蕴,从而愉悦身心,提高语文素养。 所谓撞击点,就是能够引起学生产生强烈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