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文行出处”“礼乐兵农”思想的构设.pdf

《儒林外史》“文行出处”“礼乐兵农”思想的构设.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儒林外史》“文行出处”“礼乐兵农”思想的构设 吴敬梓是一位灵魂的探索者,他在 《儒林外史》中绘制了一幅幅以知识分子 为主的众生相,表现出了强烈的忧患意识。吴敬梓又是一位社会的思想家,他站在 时代的高度,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显示出了在理想精神支撑下的非凡 的批判意识和超越意识。 《儒林外史》作为一部讽刺小说,以当时的知识分子为批判与揭露对象,作者 哀其沉沦,怒其堕落,以入木三分的文笔,犀利而尖刻地挞伐了当时儒林的种种丑 恶。但尽管如此,小说依然透露出文人任重道远的弘道使命, 强调 “文行出处”, 提倡 “礼乐兵农”,以拯救文厄,复古人心,寄托理想。 1. 贤人的政治努力——礼乐兵农 吴敬梓在 《儒林外史》中塑造了一批真儒贤士,他们始终保持着独立的人 格,有着 “修身齐家治国平大下”的政治理想,有着仁义的责任意识。他们努力 寻找并实践着一条可以挽救世俗颓风的道路— “礼乐兵农”。 小说借颜元之口言:“如天不废予,将以七字富天下;垦荒,均田,兴水利; 以六字强天下人皆兵,官皆将;以九字安天下:举人才,正大经,兴礼乐。” 小说详细描写泰伯祠古礼古乐的祭祀,萧云仙青枫城的改革,都是这一思 想的体现。 祭泰伯祠是全书的高潮所在,体现了作者以及书中贤人们对礼乐的重视, 他们希望用上古的 “礼乐”来改变当代儒学所面临的困境。“而规范礼之仪表, 也即礼仪的制订固然要顾及人的社会行为的方方面面,而行礼、照礼仪办事的具 体过程里,也就是实际实施的时候是有原则的。”在祭奠时,作者详细地写出了 各人的职责,站立的位置,掌管的器物,怎样行礼,怎样奏乐,怎样走路,程序 清晰,不厌其烦,从中可以看到,正面文人大多态度认真,推行礼乐。 虽然 “礼乐”可以化育世人,但是吴敬梓认为,“礼乐”并非政治生活的全 部,“兵农”亦是根本。《儒林外史》还重点描写了萧云仙的青枫城改革。 萧云仙是 “有体有用之才”,富有才干,在少数民族占领青枫城的时候,他 冲锋陷阵,指挥有方,收复了这座城市,又治理了数年。他修复城池,安抚百姓, 开垦田地,兴修水利,栽种果木,在 “兵农”上做出了成绩,又兴办学堂,教育 儿童,尊崇文人,使一个荒凉的边塞成为礼仪之邦。 吴敬梓借用这两个事件,为知识分子们设计了一条 “礼乐兵农”的政治道 路,然而这条道路在当时是行不通的,并不能起到矫世变俗的作用。萧云仙治理 青枫城,可谓是 “礼乐兵农”学说的有力实践者,他战功赫赫,政绩斐然,最终 却落了个 “任意浮开”的罪名和勒限 “严比归款”的下场。 祭泰伯祠是推行礼乐文化,培育人才的根本之举,虽然称盛一时,最后也渐 渐陷于冷落凄凉,贤人们风流云散。这些体现着真正文化精神的人物是现实中的 失败者,他们活得沉重而又悲凉,内外交困,无路可走,最后只能是宿命般地不 了了之。随着时间的推移,泰伯祠满目尘封,后来大殿破败,大门倒塌,连锁祭 器乐器的柜子也荡然无存了,这种无奈的悲凉意味着“礼乐兵农”并不能拯救当 时的知识分子。 2.奇人的独立和超越的理想人格建构与追求——文行出处 《儒林外史》为知识分子们选择的政治出路是 “礼乐兵农”,在人格出路上 则为他们指出了另外一条道路— “文行出处”。为此作者刻画了众多其所肯定所 赞颂的人物。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隐逸名流王冕;一类是士林中为数不多 的贤者,其理想人物为南京莫愁湖名士杜少卿、庄绍光等;一类是市井小民,其 中包括普通民众和 “市井四奇人”。他们有共同之处,即信守自身的人生原则。 王冕是文中第一个理想化的人物,他最看重的就是“文行出处”,而更能体现 吴敬梓对 “文行出处”的态度的人物是杜少卿这个奇人。 我们先看王冕,王冕是吴敬梓在开篇第一回中写的一位 “隐括全文”、表达 自己理想的人物形象。对这个人物,有三个细节值得注意。一是当朱元璋平定方 国珍后特意前去拜访,向王冕征询:“浙人久反之后,何以能服其心?”王冕道: “若以仁义服人,何人不服,岂但浙江?若以兵力服人,浙人虽弱,恐亦义不受 辱,不见方国珍么?”小说借王冕之口,开宗明义提出了“以仁义服人”的政治 理想。第二个细节是当秦老将邸抄交给王冕,看到礼部议定以八股文取士之法后, 王冕道:“这个法却定的不好!将来读书人既有此条荣身之路,把那文行出处都 看得轻了。”这是对朝廷实行的八股取士之法的否定,明确提出文人的人生道路 应追求文行出处。第三个细节是王冕向秦老道:“你看贯索犯文昌,一代文人有 厄!”他观看星象,见有百十个小星

文档评论(0)

恬淡虚无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思想,有文化,有信念的人。 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有缘学习更多关注桃报:奉献教育,点店铺。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