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哲学智慧 (13).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三讲 风骨品鉴 这一讲我们讲风骨品鉴。风骨品鉴是发源于魏晋时期鉴赏人物的方法。什 么是鉴赏人物呢?我们可以用现在的了解人物的方法做对比。我们现在最常规 的了解人物的方法,可以称之为简历式的了解。介绍一个人,说大家好,我叫 某某某,性别、籍贯、年龄、学习经历、工作经历、受到什么奖惩,兴趣爱好 是什么,我希望未来有什么样的发展。 里面可能还有一些硬性的考核指标,比如英语四六级考了多少分,雅思、 托福考了多少分?某些职业资格证是否持有?这是一种简历式的了解,对人的 理解是平面化的、是千篇一律的。 于是我们选人才,也只能设立一些硬杠子,比如说看第一学历,看你六级 考了多少分?其实满足了这些硬杠子的人未必是人才,而不满足这些硬杠子的 人也未必不是人才。但是,要在成百上千的求职者中挑选若干人,只能用这样 硬杠子去筛选。这样做的好处是客观、简单方便;坏处是很难真正地深入了解 一个人,未必能招到好的求职者。 设想以下一种情况,你在某个艺术展上和某个陌生人对于某件艺术作品表 达各自的见解。你们谈话差不多半个多小时。你对此陌生人的姓名、籍贯、工 作经历一概不知,但你大致可以从谈吐中感受到此人的艺术修养和基本素质。 这与你拿着对方简历看半天,从而获取对方的信息是不一样的。这就是非简历 式的了解。 在中国古代,这种非简历式的了解就可以归为才性鉴赏一路。如何才性鉴 赏呢?前面讲到汉代流行气化宇宙论,天地万物都是一气所化,都有阴阳五 行。我们可以去鉴赏万物禀赋阴阳五行所造就的材质,以及这些材质发生的效 用。在这套理论中,人也是天地万物之一,人也禀赋阴阳五行。我们也可以用 鉴赏物的方法来鉴赏人的材质,以及材质的效用。用品物的态度方式来品人。 刘劭的《人物志》就是以这套理论来品鉴人物。他说,“凡有血气者,莫 不含元一以为质。秉阴阳以立性,体五行而著形。”这“元一”是指流行大化 的元气。人禀赋阴阳五行,由五行而塑造出具有个体特征的才性。人的才性, 又外发于人的气质。由人的气质,又有与之相符合的工作职位。如果说从品鉴 的意义上讲,是从五行到才性到气质,是纯粹的鉴赏,由气质再到职位,那就 具有实用性了。因为《人物志》所处的时代,选拔人才主要是察举。选拔人才 不用科举,是靠大臣推荐的。要推荐人才先要了解这个人,怎么了解呢?品鉴 就是了解。了解完了之后,品鉴的实用性就表现在适合做什么官。《人物志》 里说,什么样的人最好呢?“凡人之质量,中和最贵矣。中和之质,必平淡无 味,故能调成五材,变化应节。是故,观人察质,必先察其平淡,而后求其聪 明。”中和是指五行禀赋地非常和谐,所以没有哪个多哪个少的突兀感。这种 中和,表面上平淡,其实大有可为。他能够与其他偏于五行任何一行的事物打 交道。这样的人耳聪目明,可以与万事万物和谐处理相互关系。 这套品鉴人物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流传很广。比如说南朝刘义庆的 《世说 新语》,其目录就是按照才性特质划分的。比如,德行第一,指人的道德品 行;言语第二,指人的口才辞令;政事第三,指人的政治才能;文学第四,指 人的学术造诣。还有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用同样的方法来品鉴诗歌,讲: 雄浑、冲淡、纤秾、沉着;高古、典雅、洗炼、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 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 达、流动。这些词都是品鉴的词。 我们说四六级多少分?雅思多少分?多少分范围内算及格、多少分范围内 算良好、多少分范围内算优秀,这些是完全理性化、客观化、规范化的。而品 鉴的词是流动性的,主观性的,它并不那么卡死。 品鉴的对象都是气化流动的才性,而品鉴过程本身,后面没有功利性,是 不实用的。品鉴的对象跟品鉴的主体之间具有距离感。比如,我们的孤舟在惊 涛骇浪之中,我们会非常害怕,不会发生品鉴。但若我们在看一幅画或者一本 电影,惊涛骇浪中的孤舟就可以品鉴了。再比如,有些人物,像水浒中的鲁智 深这样的人物,充满了汉子气,也是可以品鉴的。但如果放在生活中,作为你 的隔壁邻居的话,就未必那么好打交道了。他心情好的时候为朋友两肋插刀, 喝醉酒后一言不合就要翻桌子打人。这就很难品鉴了。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交 往更多的是像宋江这样的人物。因此我们知道品鉴人物的时候,品鉴并不讲究 实用,而只是作为一种远距离的艺术鉴赏。有缘学习更多+谓ygd3076考证资料 《人物志》所开显出来的这套鉴赏理论在后世的传承中就形成了一套美学 传统。这套美学传统跟儒学讲的天道性命不一样,它是一套文人的传统。它表

文档评论(0)

恬淡虚无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思想,有文化,有信念的人。 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有缘学习更多关注桃报:奉献教育,点店铺。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