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如保障睡眠 研究显示:睡眠占人类生活1/3左右的时间,是获得免疫力的最佳途径,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 而当今因工作或娱乐造成的睡眠不足已成为影响健康最普遍而严重的问题。值得引起高度警觉。 横下心来保障足够的睡眠吧!! 最新.课件 * 户外运动 现代高度发达的物质文化生活,空调、电视、电脑,出门坐汽车,使人远离阳光和新鲜空气,经常处于萎靡不振、忧郁烦闷状态。 户外活动,到郊外呼吸负氧离子浓度较高的新鲜空气,对调节神经系统大为有益。 加强自我运动,提高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最新.课件 *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du)”——这句千古名言道出了一个真理——动则不衰。 经常运动,持之以恒,便可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也就是说:“生命在于运动”。 最新.课件 * (二)亚健康人的心理社会调节 1.提高心理素质,消除心理危机 心理素质的关键是自我保健意识。客观地认识自己,提高自身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适能力。 2.调节不良心态 是健康行为的重要环节。 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心胸开阔,不为小事计较; 学会用适当的方式去释放压抑的情绪,摆脱痛苦困境;增强自信,增强对他人和社会的信心。 最新.课件 * 3.培养健康心理 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控制情绪,养成豁达、乐观、宽以待人、乐于助人的品格。做到知足常乐、淡泊名利,使身心处于协调平衡状态。 切忌:由于自我的期望值过高无法实现而导致心理压力。 最新.课件 * 4.心理调节法 利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技巧,解决自己和他人心理上的矛盾。如暗示疗法、疏导疗法、音乐疗法、自我松弛和娱乐疗法等。 美国哈佛大学的瓦伦特博士指出:“你可以承认存在着乌云,但别忘了乌云边缘的光明。” “拨开乌云见光明”。 最新.课件 * WHO《迎接21世纪挑战》中指出: 21世纪的医学不应该继续以疾病为主要研究领域,应该以人类和人群的健康为主要研究方向。 正确认识健康的内涵,保持人体健康状态,干预亚健康状态,增加第一状态(健康状态)人群,成为近年来国内外医学研究的热点。 最新.课件 * (三)预防亚健康的“十字方针” 针对亚健康的成因和危害,必须强化自我防护。 1.“平心”即平衡心理、平静心态、平稳情绪。 2.“减压”即适时缓解过度紧张和压力。 3.“顺钟”即顺应好生物钟,调整好休息和睡眠。 4.“增免”即通过有氧运动等增强自身免疫力。 5.“改良”即通过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和习惯,从源头上阻止亚健康状态发生。 最新.课件 * 三、健康测量 概念:对健康概念及其相关事物进行分解、量化,通过特定的测定工具或其他医学检测手段,收集被测对象的有关数据资料,描述其个体和群体健康状况或特征的过程。 (一)健康测量标准的演变过程 20世纪中叶,科技水平低,主要指标:发病率、死亡率、患病率等 后期逐渐扩大到:心理、行为、生活方式、社会功能、生理功能、生长发育、营养、智力等方面 最新.课件 * 特点是:1、从负向到正向:如发病率到满意度 2、由客观扩大到主观:生命体征到主观感受 3、数量扩大到质量:寿命 4、从一维到多维:从生理、心理、社会适应 5、从客观评价到主体评价:从医务工作者的测量到注重个人亲身体验和主观感受 6、非健康的标准由疾病扩大到功能完好状态 最新.课件 * (二)健康指标的分类 1、按评价内容分:生理、心理、社会 2、按评价结果分:直接指标如生长发育、营养状况等,间接指标如人口特征指标、社会状况指标 3、按方式分:客观、主观 4、按水平分:单一指标、综合指标 5、按对象分:个体、群体 最新.课件 * (三)常用的健康指标 1、人口学指标:反映人口数量、结构、素质及其变化 2、生理学指标;反应生物学特征方面,由生长发育、遗传代谢和营养状况三部分 3、心理学指标:反映人心理活动 4、疾病指标:反映人的健康受到疾病或其他外来伤害而造成的损害指标:如发病率、疾病构成比、生存率等 5、死亡指标:包括死亡水平、死因构成和顺位等 6、综合指标:从多个角度反映个体或人群的健康状况,如生命素质指数 最新.课件 * 第二节影响健康的因素 一、自然因素(17%) 二、人类生物学因素(15%) 三、生活方式(60%) 四、医疗卫生服务(8%) 最新.课件 * 环境质量优劣影响人类生死存亡、人类健康水平 一、环境因素(自然、社会) (一)自然因素(物理、化学、生物、地理) 环境(environment):围绕人群的空间及其所包含的各种因素 WHO:环境“是指在特定时刻由物理、化学、生物及社会各种因素构成的整体状态,这些因素可能对生命机体或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产生现时或远期作用 ” 环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