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8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逐渐走上正常的发展轨道,1982—1988年间,国民生产总值的年递增率达10.9%,其增长速度居世界前列。 按一般规律,城市化速度应该有所提高。然而,同期全国非农业人口年递增率仅3.5%,只是由于放宽了设市、镇的标准,才使城镇非农业人口年递增率达4.8%,但仍远低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这种现象被称之为“过低城市化”。 二、乡村城市化开始显现 最新.课件 * 70年代末,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后,极大地解放了农业生产力,同时使长期掩盖的农业剩余劳动力问题也暴露了出来。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在农村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以吸收消化一部分农业剩余劳动力,另一方面制定了“允许农民自理口粮,进城落户,务工经商和办服务业”的政策,从而开始了80年代乡村城市化的进程。 最新.课件 * 我国城市化速度虽然较慢,但我国是人口最多的国家。因此,解放以来我国城市规模体系的结构也有较大变化。 建国后40余年中,大城市及中小城市数量增加的速度非常快,1993年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已达32个,50—100万人口的大城市达36个,中小城市数量也急剧增长。此外,我国建制镇的数量已超过1万个。 三、城市规模体系的动态变化加速 最新.课件 * 表5-7 各时期城市规模及分组人口的变动 最新.课件 * 四、城市化水平的省际差异显著 我国城市化水平省际差异显著,除京津沪三直辖市外,城市化水平较高的省区多位于东北、华北、西北,如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新疆、青海等省区。 中等城市化水平的省区主要在沿海和中部地区,如广东、湖北、山西等省区。 城市化水平较低的省区从西南向中部地区延伸,如云、贵、川、桂、湘、豫、皖等省区。 最新.课件 * 中国城市化的八大焦点 焦点一:城市化是绕不开的发展之路 焦点二:中国城市化是驶入快车道的列车 焦点三:给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出路 焦点四: “候鸟”在城乡之间迁徙 焦点五:谁是城里人? 焦点六:拆除城乡之间的“柏林墙” 焦点七:城市的“吸纳力”有多大? 焦点八:小城镇——大战略 最新.课件 * 戈特曼1989年提出世界上有6个大都市带: 1)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大都市带。 2)日本东海道太平洋沿岸大都市带。 3)欧洲西北部大都市带。 4)美国五大湖沿岸大都市带。 5)英格兰大都市带。 6)中国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带。 最新.课件 * 正在形成的大都市带 1)美国西部沿岸大都市带,以洛杉矶为中心,向南到圣迭戈,向北一直延伸到圣弗朗西斯科一带,这个大都市带是美国新兴的经济中心。 2)巴西南部沿海大都市带,从圣保罗到里约热内卢一带,是巴西两个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其城市集聚区的人口超过了2500万。 3)意大利北部波河平原大都市带,以米兰、都灵、热那亚三角区为中心,向南延伸至佛罗伦萨,向西延至法国的马赛。 最新.课件 * 大都市带主要特征 1、良好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首先,它们都位于适宜人类居住的中纬度地带。其次,它们都处于平原地带。平原地带便于农业耕作、居住和交通联络,所以人口总是向平原集中,导致城市也向平原集中。 最新.课件 * 2、门户位置或沿交通干线 大都市带,一般都沿海或沿大江大河,具有门户位置,对外联系便捷。 或是沿铁路干线或高速公路等,它构成大都市带空间结构的骨架,把各个都市区联结起来,不论其形态如何,大都市带总是有一条产业和城市密集分布的经济走廊。 最新.课件 * 3、具中枢功能(国家核心区) 大都市带,一般是国家的政治经济中心,对一个国家具有政治经济上的中枢功能(核心地位)。 例如,美国大西洋沿岸的大都市带,是美国最重要的工商业区。另外,华盛顿是美国的首都,纽约是联合国总部所在地,说明这里不仅是美国政治中心,也是世界政治活动的中心地。 最新.课件 * 4、呈带状空间结构 大都市带多数沿长轴呈带状发展,也有呈其它结构的。如美国大西洋沿岸、太平洋沿岸两个大都市带,日本东海道大都市带等均沿海岸伸延,而欧洲西北部大都市带略呈环状。 最新.课件 * 5、密集的交互网络 大都市带内具有密集而发达的交通、通讯网络相连。 不仅都市区内部,中心城市与周围郊区之间有密集的交互作用,都市区之间也有密切的社会经济联系。 最新.课件 * 6、高密度人口、第三产业为主 戈特曼以2500万人口作为大都市带的规模标准。 而且大都市带内的产业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 最新.课件 * 三、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 战后,发达国家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现象突出。据统计,几乎4000万(占全美国人口的1/5)的美国人因变换工作及其它原因,每年至少搬家一次,而人口的主要流向是城市中上阶层人口移居市郊或外围地带,这就是所谓郊区城市化。 20世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